江蘇省主要海港,省轄市,旅遊城市和鹽業中心,沿海開放城市。位於省境東北部,薔薇河下遊,南依雲臺山,北濱海州灣,東臨黃海,隴海鐵路終點,第2條橫貫亞歐大陸的大鐵路的東部起點城市。轄4區及東海、贛榆、灌雲3縣;總面積6327平方公裡,人口340.26萬;市區包括海上島嶼在內,東西綿延近100公裡,南北寬50多公裡。其中陸地面積830平方公裡,人口52.14萬。

  市境為古朐縣、海州地。1914年後分屬東海、灌雲2縣。20世紀550年代初以新浦、海州、連雲港3地及其附近的墟溝、猴嘴諸鎮和海上的東西連島、竹島等設新海連市,屬山東省。1953年又歸江蘇省。1962年改現名。新浦在雲臺山西北側,扼薔薇河與鹽河交匯處,原東海縣地,為淮北鹽場原鹽集散中心。1926年隴海鐵路通車,辟為商埠,取代海州鎮為原東海縣經濟、交通中心,現為連雲港市府駐地。海州南依錦屏山,北臨薔薇河;原東海縣治,現為連雲港市工業區。著名的錦屏磷礦在錦屏山南麓。連雲港為港口市鎮,隴海鐵路終點,原名老窯,屬灌雲縣,初為漁村,位於後雲臺山東麓,隔鷹遊門海面與東西連島相望,鷹遊門海面寬闊,在東西連島屏蔽下,風平浪靜,可泊巨艦;1933~1936年在此辟山築港,取名連雲港,並設連雲市。1937年抗戰爆發,港口遭受破壞。1949年後屢經擴建,現已建成為上海、青島間的大港。出口物資以原煤、原鹽為主;進口物資以雜貨、化肥為大宗。1990年港口吞吐能力增至2000萬噸。墟溝現為港口輔助市鎮。猴嘴為淮北鹽場原鹽集中地,鹽坨林立,故俗稱鹽坨;以其在雲臺山北麓,曾改稱臺北鎮。

  連雲港市食品、化學、機械、建材、電力、電子等工業較發達,主要產品有漁輪、起重機、水泵、軸承、電動機、機床、精磷礦粉、磷肥、硫酸、燒堿等。連雲港堿廠是中國80年代新建的三大堿廠之一。市區南北沿海灘塗是淮北鹽場原鹽生產基地。灘塗養殖業發達。海州灣是江蘇省重要漁場之一。市屬東海縣年產水晶占全國產量的1/2,有“水晶之鄉”之譽。雲臺山由前震旦紀變質巖系構成,多奇峰異石,林木蒼翠,為江蘇省林業基地和著名旅遊地。花果山為雲臺山諸峰之一,在新浦東南15公裡,山巔有水簾洞。山上有隋鬱林觀石刻、山下有北宋靜海寺阿育王塔等古跡。孔望山上漢摩崖石像和山下宋、元、明、清的龍洞石刻等亦著名,分別建有花果山和孔望山(錦屏山)2個古跡風景遊覽區。

連雲港市市區簡圖

連雲港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