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2大河。發源於龍巖市王母山西南麓孟頭村,幹支流流經龍巖、漳平、南靖等13縣、市,河長258公裡,流域面積1.47萬平方公裡。九龍江分北、西兩溪,北溪為主流。北溪有兩源,即雁石溪和萬安溪,以雁石溪為正源。北溪沿途納新橋溪、溫水溪、龍津溪等支流,在福河附近與西溪匯流入海,流域面積占全流域的60%。西溪上遊有兩源,即薌溪和船場溪,以船場溪為正源,兩溪在鄭店匯合,流經漳州平原,流域面積約占全流域的40%。水系呈樹枝狀,北溪上遊則呈明顯的格狀。北溪年均流量為2252立方米/秒;西溪為116立方米/秒,流量變率大於北溪。20世紀50年代中期,九龍江含沙量不大,至70年代增加瞭1倍多,北溪為0.24千克/立方米,西溪為0.22千克/立方米,以致河床不斷淤高,口外沙洲不斷增長,航運價值明顯降低。九龍江流域資源豐富。上遊地區有豐富的煤、鐵、石灰石等礦產資源;中上遊和深入山區的許多支流均具一定落差,水量豐富,發展中小水電條件優越;雁石溪上遊建有黃崗水庫。下遊漳州平原是福建省的稻米、水果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