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轄市,重要運輸口岸,北部門戶和工業、旅遊中心。位於長江南岸,廬山山北。轄2區及九江、彭澤、湖口、都昌、星子、永修、德安、武甯、修水9縣。面積1.8823萬平方公裡,人口405.23萬;其中市區面積699平方公裡,人口42.38萬。

  九江秦屬九江郡,漢為柴桑、潯陽兩縣地。晉置江州,隋改九江郡。唐複江州,宋因之。明、清、均為九江府治。自南唐以後至明、清,縣治德化,1913年改為九江縣。1917年設市,1980年改為省轄轄市。歷史上曾與無錫、蕪湖、長沙被譽為中國四大米市;又與福州、武漢同稱三大茶市。清咸豐年間即為長江中、下遊重要港口。

  市境地勢由西北略向東南傾斜,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亦為夏季炎熱中心之一。年降水量1500毫米。市郊農業豐盛。市區至湖口的長江水面素以魚苗捕撈業著稱。20世紀50年代前,九江以商業為主,工業僅有火力發電、紡紗、火柴、面粉、碾米等小廠和手工作坊;50年代以來,已建有棉紡、煉油、機械、建材、電力、化工、陶瓷、制茶、食品、造船等工業部門。重要礦產有金、銅、錫、鎢等。香爐山有特大白鎢新型礦床,並有金、銀、銅多種金屬伴生。九江向為贛北物資集散地,長江中遊水陸交通中心,又是江西出入長江的門戶,進出著名旅遊避暑勝地廬山的必經之地,交通方便。以南潯鐵路與浙贛線交匯。沙河至湖北省大冶間的大沙鐵路已建成。建設中的京(北京)九(九龍)鐵路經此,九江長江大橋竣工後,鐵路、公路可直通湖北、安徽。九江港以長江與川、鄂、湘、皖、蘇、滬聯系,小輪經湖口入鄱陽湖與鄱陽湖水系各河聯系。1980年開放為對外貿易港。28公裡港區有客貨運碼頭17座,設計能力為年吞吐量60萬噸。

  除著名的廬山外,有石鹿洞書院、琵琶亭、嶽母墓等名勝古跡。新建高21米的潯陽樓已竣工開放。市屬湖口縣境內的石鐘山、彭澤縣西南大面積喀斯特洞穴、九江縣大型喀斯特地貌,均屬旅遊勝地。德安縣共產主義青年團墾殖場農、工、林、漁、牧綜合經營、有“共青城”之稱。此外,在廬山山麓建有九江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

九江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