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西南支子牙河的支流,古稱虖池河。源於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向西南流經恒山與五臺山之間,至界河鋪折向東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東流至河北省獻縣臧橋與子牙河另一支滏陽河相會。全長587公裡,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裡。主要支流有陽武河、雲中河、牧馬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狀排列,主要集中在黃壁莊以上,以下無支流匯入。流域內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傾斜,西部地處山西高原東緣山地和盆地,地勢高,黃土分佈較厚;中部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礦;東部為平原。流流域內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重。流經山區、山地和丘陵的面積約占全流域面積的86%,河流總落差達1800餘米。瑤池以上為上遊,沿五臺山向西南流淌於帶狀盆地中,河槽寬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緩慢。瑤池至崗南為中遊,流經太行山區,河谷深切,呈“V”形谷,寬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黃壁莊以下為下遊,流經平原,河道寬廣,最寬可達6000米,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漸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兩岸築有堤防。

  流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自東向西隨地勢升高而遞減,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於夏季。地表徑流主要由降雨補給。年均徑流量約22億立方米,分佈不均,以太行山東坡產流較大,愈往上遊愈小。徑流的年內分配也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多水年的水量為少水年的10倍。由暴雨釀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漲陡落,主要來自幹流和冶河,多發生在7~8月。含沙量11.4千克/立方米,年輸沙量2920噸。全流域已建有崗南、黃壁莊(見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利樞紐)、孤山、下茹越、觀上、雙乳山、石板、下觀、大石門、郭莊等大中水庫10座及眾多小型水庫、塘壩,洪水災害基本控制,灌溉、發電效益顯著。流域內礦藏豐富,尤富煤。有石傢莊、陽泉等城市,經濟發達。革命勝地西柏坡(見平山縣)、蒼巖山風景區及隆興寺等名勝古跡可供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