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2大沙漠。介於北緯44°15′~46°50′,東經84°50′~91°20′。位於準噶爾盆地的中央,面積4.88萬平方公裡。由4片沙漠組成,西部為索佈古爾佈格萊沙漠,東部為霍景涅裏辛沙漠,中部為德佐索騰艾裏松沙漠,其北為闊佈北—阿克庫姆沙漠。

  準噶爾盆地屬溫帶乾旱荒漠。年降水量70~150毫米,冬季有積雪。降水春季和初夏略多,年中分配較均勻。沙漠內部絕大部分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其面積占整個沙漠面積97%,形成中國面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固定沙丘上植被覆蓋度40~50%,半固定沙丘達15~25%,為優良的冬季牧場。沙漠內植物種類較豐富,可達百餘種。植物區系成分處於中亞向亞洲中部荒漠的過渡。沙漠的西部和中部以中亞荒漠植被區系的種類占優勢,如白梭梭、苦艾蒿、白蒿、囊果苔草和多種短命植物等;在沙漠東部和南部邊緣,亞洲中部植物區系種類較多,如梭梭、蛇麻黃、花棒等。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梭梭分佈面積達100萬公頃,在古湖積平原和河流下遊三角洲上形成“荒漠叢林”。

  沙漠的沙粒主要來源於天山北麓各河流的沖積沙層。沙漠中最有代表性的沙丘類型是沙壟,占沙漠面積的50%以上。沙壟平面形態成樹枝狀。其長度從數百米至十餘公裡,高度自10~50米不等,南高北低。在沙漠的中部和北部,沙壟的排列大致呈南北走向,沙漠東南部成西北—東南走向。在沙漠的西南部分佈著沙壟-蜂窩狀沙丘和蜂窩狀沙丘,南部出現有少數高大的復合型沙壟。流動沙丘集中在沙漠東部,多屬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鏈。沙漠西部的若幹風口附近,風蝕地貌異常發育,其中以烏爾禾的“風城”最著名。

  沙漠中風沙土廣泛分佈。沙漠南緣平原上發育灰棕漠土,1949年後已大量開墾。人為活動破壞瞭天然植被,造成沙漠邊緣流沙再起和風沙危害。沙漠西緣有甘傢湖梭梭林自然保護區,為中國唯一以保護荒漠植被而建立的自然保護區。

  在準噶爾盆地西北部有大型鹽礦,年產原鹽4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