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屬高原生態系統的保護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南部阿爾金山以南,東至新疆、青海省界,南至新疆、西藏間的昆侖山,西至且末縣東南角,北沿祁漫塔格山脊向東向西延伸。介於北緯36°~37°38′,東經87°10′~91°18′,全區地處高山環繞的封閉性高山盆地內,面積4.494萬平方公裡。1983年設立。自然地理分區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水文分區屬於羌塘內流區。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有5000米以上高峰35處。最高的木木孜塔格峰(意為雪山)海拔7723米,位於且末、若羌、西藏邊界上。次為東南角的佈喀(意為野牛)達坂,海拔6860米。盆地底部有眾多鹽湖,最大的阿牙克庫木湖,海拔3867米,面積510平方公裡;西邊的阿其克庫勒湖,海拔4250米,面積350平方公裡。由於相對高差不大,地勢起伏緩和,形態渾圓的低山丘陵到處可見。氣候嚴寒、幹燥、風大,盛行東南風和西北風。在幹旱和大風作用下,形成大片沙漠和風蝕殘丘。由於高寒,也存在大面積的多年凍土。在西起阿其克庫勒湖,東至新、青邊界,長約350公裡,寬20~30公裡范圍內,還保存古喀斯特地形,在後來的寒凍和冰川作用下,具有喀斯特疊套冰川的特點,是中國罕見的自然景觀。由於高寒風大,全區不見森林,但草本植被發育,在生長期短和紫外線抑制下,具有鮮明的稀疏低矮、結構單純的高山草原外貌。草原基本特點是:高原生態系統結構完整,接近原始自然狀態,具有高原典型的生物群落。祁漫塔格南側為高山荒漠植被,以蒿葉豬毛菜、堿蓬菊科蒿屬為主;海拔4000~4500米的平原和寬谷為稀疏的高山草原,以沙生針茅、莎草科苔草為主,亦有匍匐水枝柏、蘭側金盞花、細裂補血草、地薔薇及十字花科。渺無人跡的環境有利於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已發現的野生動物分屬14目,24科,共42種。其中屬於國傢保護的16種,劃為一類的有野犛牛、藏野驢、藏羚、盤羊、雪豹;劃為二類的有猞猁、藏馬熊、高山雪雞、金雕、藏雪雞、胡兀鷲;劃為三類的有原羚、巖羊、鵝喉羚、紅隼、縱紋腹小鴞。保護區交通不便,人跡罕至,野生動物密度大。進入保護區的通道僅有東、北2處山隘,設卡後易於管理。保護區為地理空白區,是開展多學科研究,認識生物間的相互聯系與制約及生態變化規律的理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