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由孫中山創立的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1894年(光緒二十年)夏,孫中山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被拒絕後,於秋間出國,前往他早年曾求學的檀香山。這時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已三月餘,中國的海陸軍連遭敗績,日軍已侵入中國東北。懷抱“改良祖國”大志卻痛感報國無門的孫中山愈益憂憤,遂在華僑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殘暴,倡議集結團體,共謀救國大計。11月24日,二十多個贊同孫中山主張的進步華僑,聚議成立興中會,通過瞭孫中山草擬的《興中會章程》(見彩圖)。《章程》斥責清王朝昏庸庸誤國,招致嚴重的民族危機,申述該會以“振興中華,挽救中局”為宗旨。歲杪,孫中山離檀香山返國,抵香港後,約集志趣相投的舊友陳少白、陸皓東、鄭士良等會商,擬在港、穗籌建興中會機構。

1894年,以孫中山為首的興中會在檀香山成立

  1895年2月,孫中山等與香港輔仁文社的楊衢雲、謝纘泰達成聯合協議,成立興中會總會,設機關於香港中環士丹頓街13號,用“乾亨行”名義作掩護,籌劃在廣州舉行起義。興中會已完全不同於反清的舊式會黨,而是一個以在中國開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職志的政治集團。為籌劃起義,孫中山、陸皓東、鄭士良等多次往返港、穗間,在廣州建立興中會廣州分會,對外稱農學會;並相繼建立秘密據點數十處;在防營、水師和廣州附近會黨、遊勇、綠林裡,進行策反及聯絡活動。同年秋,諸事大體就緒。總會幾次集會,先後議決:定九月初九重陽節(10月26日)舉義;推楊衢雲為會長,約定起義者臂纏紅帶,以“除暴安良”為口號。同時,加緊制備青天白日旗,草擬《討滿檄文》、《安民告示》等。重九前夕,清兩廣總督譚鐘麟得英國當局電報,又有知情者告密,獲悉興中會起事消息,於是出動軍隊、差弁搜查起義據點,四處緝捕,重九至十一日(26~28日),先後捕去七十餘人。陸皓東和會黨首領朱貴全、丘四於旬日後被慘殺。事泄後次日晚,孫中山逃離廣州,偕陳少白、鄭士良東渡日本,創立興中會橫濱分會。不久,孫取道檀香山去美國。1896年,楊衢雲創立興中會南非分會。1897年,陳少白創立臺灣分會。1899年,他又在香港籌辦《中國日報》,年底創刊。是為最早宣傳反清革命的報紙。

《興中會成立宣言》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改良派流亡海外。孫中山主動建議兩派合作救國。但康有為固執成見,拒而不納。隻有梁啟超等少部分康門弟子出面周旋,表示願意合作。1899年冬,原屬改良派的唐才常、林圭從日本回國,孫中山、陳少白、梁啟超等同席為唐、林餞行,談論合作事,頗為融洽。孫並介紹在漢口的興中會員容星橋協助唐才常舉事。梁則實際含有攘奪興中會實力的意圖。後因雙方分歧較大,合作之議遂寢。不久,楊衢雲辭去興中會會長職務,興中會和三合會、哥老會代表在香港開會,共推孫中山為總會長。別名為“興漢會”。

  1900年,義和團運動迅猛高漲。6月,孫中山、楊衢雲、鄭士良一行從橫濱乘輪南下,船抵香港,在一艘舢板上召開會議,決定鄭士良率黃福等赴惠州,發動會黨舉事;史堅如、鄧蔭南入廣州謀策應;楊衢雲、陳少白留港協濟餉械。當時,英香港總督卜力陰謀支使兩廣總督李鴻章據華南“自主”,以利於英帝國主義參與分割中國,爭霸亞洲。故授意何啟慫恿孫中山率興中會員眾協助李鴻章組織“獨立”政府。孫中山雖有所疑慮,但也認為不妨一試。李鴻章則虛與委蛇,還打算以商洽合作為釣餌,誘捕孫中山。六月下旬,李鴻章奉清廷電召北上,所謂“合作”也就煙消雲散。

  8月底,唐才常組編的自立軍被鎮壓。興中會聯絡的湘、鄂一帶會黨勢力因被卷入自立軍起事而全部散失。10月,鄭士良起義於惠州三洲田,轉戰半月餘,因援絕械缺而敗散。11月,史堅如在廣州謀炸兩廣總督德壽,不成,被捕死難。年底,楊衢雲被清廷所派刺客殺害。次年夏,鄭士良暴病去世。興中會領導骨幹損傷過半,海外各處機構也漸次渙散。因此,孫中山自惠州一役失敗後,即有另行組織大的革命聯盟的意念。此後,興中會新建立的組織還有1902年的河內分會和1904年的舊金山分會。1905年8月同盟會成立後,興中會並入同盟會。

  同盟會成立前,興中會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最主要的領導者和組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