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預定戰場的建設和管理。戰爭準備的組成部分。主要進行戰場工程建設和儲備作戰物資、提供戰場資料等。通常要求在戰前基本完成,戰時繼續加強完善。目的在於創造有利的戰場條件,保障軍隊順利地遂行作戰任務。戰場準備程度如何,對軍隊作戰成敗具有重要影響。

  戰場準備的內容是不斷發展的。冷兵器時代,主要是修築城寨、道路、倉庫等,備集兵甲糧秣。火器時代,出現瞭塹壕、交通壕、掩蔽部等築城工程。隨著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建設鐵路、公路、港口口、機場和現代軍事基地、指揮通信設施,儲備軍需物資,組織技術保障,提供兵要地志和軍事測繪、水文、氣象、航空、航海資料等,已成為戰場準備的重要內容。核武器時代,隨著導彈、核武器和航天、電子等技術的迅速發展,戰場范圍將擴大到宇宙空間,戰爭立體化、突然性、破壞性的特點更為突出,軍隊作戰特別是防禦作戰更加需要創造良好的戰場條件。許多國傢的戰場準備,都在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大力建設指揮通信設施,全面搜集戰場資料,加強對核、化學、生物武器襲擊的防護措施和戰場工程設施的偽裝。戰場準備正在向地下、水下、空中發展。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場準備始終以人民戰爭思想為指導。在歷次革命戰爭時期,圍繞創造、鞏固、發展革命根據地的需要,依托主要山區和廣大農村,選擇良好的地形和群眾條件,進行必要的設防,搞好通信、交通建設和糧食、彈藥、醫藥等物資的籌集。中國人民志願軍針對抗美援朝作戰的特點,主要構築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工程,采取比較有效的交通和後勤保障措施。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戰場準備,根據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和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因地制宜、隱蔽堅固、配套適用等原則,把戰場準備工作和國傢基本建設結合起來,全面加強瞭設防工程、人民防空工程以及指揮通信、交通運輸、各類基地建設,組織物資儲備,改造地形,建設戰鬥城、戰鬥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