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國後期,秦國為打開東進中原通道,遣軍在伊闕(今洛陽龍門)各個殲滅韓、魏聯軍的作戰。經過商鞅變法而日益強盛的秦國,乘齊、魏相持之際,首先蠶食中原要衝的韓、魏土地。周赧王二十一年(西元前294),秦左庶長白起率軍奪占韓地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並繼續向韓、魏進攻。韓、魏以公孫喜為主將,率聯軍24萬進據伊闕迎擊。伊闕為韓、魏門戶,兩山對峙,伊水流其間,望之若闕,地勢險要。當時秦軍兵力不及聯軍一半,且聯軍已據險扼守,呈對峙態勢。次年,升任左更的白起,針對韓、、魏兩軍互相觀望,不願當先出擊的弱點,以少量兵力鉗制聯軍的主力韓軍,以主力猛攻較弱的魏軍。魏軍無備,倉促應戰,迅即慘敗。韓軍震懾,且翼側暴露,遭秦軍夾擊,潰敗而逃。白起乘勝揮師追擊,全殲韓魏聯軍,俘公孫喜,攻占伊闕,奪取五城。韓國精銳損失殆盡。秦國則以不可抗禦之勢向中原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