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按照預定的陰謀,於1941年1月在安徽省涇縣茂林以東山區,以重兵包圍襲擊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及皖南部隊的反共事變。

  1940年,日本帝國主義在德國法西斯軍隊橫掃西、北歐,法、荷等國投降,英軍退守本土的情況下,急於謀求結束侵華戰爭,轉兵南進,奪取英國、美國、法國、荷蘭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上的殖民地,便以撤出南寧、龍州為釣餌,加緊對國民政府當局的誘降活動。英、美則力圖利用中國鉗制日本南進,加強瞭對對國民黨政府軍事和經濟援助。蘇聯為防止日本北進,避免兩面作戰,也積極支援國民黨政府抗戰。蔣介石集團把這一國際形勢視為他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可乘之機,於是掀起瞭第二次反共高潮,並把反共重心由華北轉向華中。1940年10月19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何應欽、白崇禧,致電(即《皓電》)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和新四軍軍長葉挺,誣指堅持華中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破壞團結,破壞抗戰,限令其在1個月內全部開赴黃河以北。同時,令第31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率10萬人向皖東北進攻,第21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率5萬人向皖東進攻,妄圖實現其配合日軍夾擊、殲滅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的陰謀。

  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獨立自主的方針,對國民黨頑固派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11月9日,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的名義發出復電(即《佳電》),歷陳八路軍、新四軍3年多來堅持團結抗戰,抗禦眾多日軍,收復廣大失地的事實,揭露國民黨頑固派反共投降的陰謀,駁斥何、白《皓電》的反共誣蔑,嚴詞拒絕其強令華中八路軍、新四軍全部北移的荒謬要求;並表明為顧全團結抗戰大局,挽救民族危亡,願將新四軍皖南部隊移至長江以北。但蔣介石視中共的讓步為怯弱可欺,秘密制定瞭“剿滅黃河以南匪軍計劃”和“解決江南新四軍方案”,於12月8日以何、白名義再次電令(即《齊電》):在12月31日前,長江以南的新四軍全部開到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八路軍全部開到黃河以北;在1941年1月底以前,華中的新四軍也要全部開到黃河以北。同時,密令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加緊圍殲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的部署,並竭力為其發動反共內戰制造輿論。顧祝同根據蔣介石的密令,以第32集團軍總司令上官雲相任總指揮,秘密調集部隊,加緊進攻準備。12月下旬,其第52、第108、第40、第62、第144、第79師及新7師共8萬餘人,在涇縣、太平、青陽地區,構成瞭對新四軍皖南部隊四面嚴密包圍的部署,並以第2遊擊區副總指揮冷欣等部,在郎溪、廣德至天目山一線,阻截新四軍東去之路;李品仙以第176師在長江以北無為地區佈防堵擊。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故意發佈新四軍北移消息,暗示日軍封鎖銅陵、繁昌和無為之間的長江江面,加緊“掃蕩”蘇南。這樣,蔣介石集團發動的大規模反共內戰一觸即發,新四軍皖南部隊處境危殆。

  在此嚴重形勢下,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以自衛反擊粉碎反共的軍事進攻,爭取時局好轉;命令皖南部隊於12月底全部北移。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中央中原局和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確定瞭堅持皖東、鞏固蘇北、貫通蘇皖聯系、粉碎國民黨頑固派軍隊東進的方針,進行堅決自衛的緊急動員,並指示江北遊擊縱隊及蘇南部隊積極準備接應皖南部隊北移。

  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兼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對中共中央關於向北發展、向敵後發展的正確方針沒有堅決貫徹,對執行皖南部隊迅速北移的指示又遲疑不決,經中共中央再三督促,才於12月28日確定皖南部隊全部以戰備姿態,繞道茂林、三溪、旌德、寧國、郎溪到溧陽,待機北渡。

  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共9000餘人,編為3個縱隊:第1團、新1團為第1縱隊;第3團、新3團為第2縱隊;第5 團、特務團為第3縱隊。軍部機關和直屬部隊隨第2縱隊跟進。1941年1月4日晚,部隊從涇縣雲嶺地區出發,天雨路滑,在章傢渡通過青弋江浮橋又因水漲遷延時間,部隊未能按計劃到達指定位置,被迫在茂林地區停留1天。6日晚,各縱隊繼續向三溪、旌德方向前進。7日拂曉,遭國民黨頑軍第40師前哨部隊攔擊,蔣介石聚殲新四軍皖南部隊的槍聲自此打響。新四軍奮起自衛,擊潰攔阻的國民黨頑軍,繼續向星潭進發。在星潭附近,又遇憑險固守的第40師2個營阻擊,戰鬥形成對峙,此時,項英等人又猶豫不決,最後決定部隊從原路返回,改向西南方向行動,從而打亂瞭原定行動部署。8日,新四軍部隊行動一開始即遭第79師攔阻,被迫折回裡潭倉,在山谷隘路中反復轉進,極度疲勞。

皖南事變作戰經過

  國民黨頑軍包圍圈越縮越小,雲嶺、茂林等地被新7師、第144師占領,新四軍退路被切斷,形勢愈加險惡。8日晚,軍部率第2縱隊等部冒雨北進,決心突出重圍,由銅陵、繁昌間北渡。先頭部隊通過高坦時,與第144師遭遇。9日,葉挺軍長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士氣大振,激戰竟日,第144師退縮茂林。新四軍部隊繼續向北突圍,由於情況不明,山路崎嶇,開進速度緩慢,一夜僅行10餘公裡。10日晨,在茂林以東石井坑復遭國民黨頑軍5個師合擊,新四軍皖南部隊完全陷入重圍。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獲悉後,先後電令由葉挺軍長和東南局副書記、新四軍軍分會委員饒漱石負責指揮,堅決率部突圍;同時,由中共中央代表周恩來在重慶繼續向國民黨當局提出嚴重抗議,要求其停止進攻,撤圍讓路。但蔣介石一意孤行,竟密令顧祝同加緊圍攻,並於1月12日發起總攻擊。新四軍指戰員在葉挺軍長指揮下,浴血苦戰,固守石井坑待機突圍,並多次打退國民黨頑軍進攻,但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至14日,陣地均為國民黨頑軍占領。除前後約2000人分散突出重圍外,其餘大部壯烈犧牲,一部被俘;軍長葉挺與國民黨頑軍談判時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遇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數以千計的被俘人員,被囚禁於上饒附近七峰巖、茅傢嶺等地的集中營,遭殘酷的刑訊和迫害。他們堅貞不屈,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仍建立中共的秘密組織,英勇頑強地開展獄中鬥爭。其中一部分於1942年5、6月間暴動,奔向五夷山,歷盡艱險,重返新四軍,投入新的鬥爭。

  國民黨頑固派圍殲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的陰謀得逞後,一面在皖南加緊“清剿”,搜捕失散和隱蔽堅持鬥爭的新四軍人員;一面部署向華中新四軍、八路軍大舉進攻,決意進一步擴大內戰。日軍則乘機大肆挑撥,企圖從中漁利。1月17日,蔣介石竟反誣新四軍“叛變”,宣佈取消其番號,聲稱將葉挺交軍法審判,使國共合作面臨全面破裂的危險。

  為瞭堅持團結抗戰,反對分裂投降,中共中央除指示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遊擊隊和各抗日根據地,隨時準備在軍事上進行堅決自衛外,在全國展開瞭猛烈的政治反擊。1月18日,中共中央發言人發表談話,全面揭露蔣介石集團制造皖南事變,摧殘抗日力量的真相,強烈要求嚴懲肇事禍首,停止反共戰爭。周恩來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瞭“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親筆題詞,揭露和抗議國民黨頑固派的暴行。中國共產黨的正義自衛立場,得到全國廣大人民、民主黨派、海外僑胞以及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宋慶齡等人打電報怒斥蔣介石,指出必須停止彈壓共產黨的行動。蔣介石集團在政治上陷於空前孤立,被迫不得不暫時收斂其反共活動,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1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佈瞭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從此,新四軍進入新的鬥爭階段,廣大指戰員在劉少奇、陳毅的直接領導下,繼續高舉團結抗戰旗幟,馳聘大江南北,堅持敵後艱苦鬥爭,保衛華中抗戰陣地,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強大的抗日隊伍。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的題詞

晉察冀邊區軍民遊行示威抗議國民黨當局制造皖南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