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軍事傢。字希夷。1896年9月10日,生於廣東省惠陽縣周田村。先後畢業於廣東陸軍小學堂、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在校期間閱讀大量進步書刊,積極參加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曾給《新青年》雜誌寫信信,表述其“振污世,起衰弱”的革命理想。1919年初,投身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到福建漳州入粵軍,在第1支隊任副官,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後任第1師少校參謀、工兵營營附、孫中山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警衛團第2營營長。1922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時,奉命守衛總統府前院,與叛軍激戰竟日,掩護孫夫人宋慶齡脫險。1924年,赴蘇聯莫斯科,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2月1日,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9月,回國到廣州,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參謀處處長。不久,調到以共產黨員為骨幹的4軍獨立團任團長。1926年,在北伐戰爭中率該團擔任先遣隊,討伐軍閥吳佩孚部,猛打猛沖猛追,長驅直進,連戰皆捷。汀泗橋戰役中,正面部隊進攻受阻,他率部迂回側後,大敗守敵,並乘勝追擊,奪取咸寧縣城。繼又率部突破桃林鋪防線,在三面受敵的情況下,迅猛沖垮敵軍核心陣地,占領賀勝橋。攻打武昌時,指揮部隊突入城內,會同友軍攻下蛇山,迫使敵軍投降。作戰中多謀善斷,屢建戰功,被譽為“北伐名將”。後升任第4軍第25師副師長、第11軍第24師師長。

  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夏鬥寅、楊森部襲擊武漢,他臨危受命,組織部隊擊退叛軍。8月1日,與周恩來、賀龍、朱德、劉伯承等領導南昌起義,所率24師是起義軍的骨幹力量。起義後任前敵總指揮兼第11軍軍長。南下途中參與指揮會昌等戰鬥。12月11日,又與張太雷等領導廣州起義,任工農紅軍總司令。起義當晚曾提議趁敵大舉反撲之前主動撤出廣州,另圖發展,但未被采納。次日黃昏,在敵人反撲的危急時刻,與聶榮臻一起果斷下令撤退,保存瞭部分武裝力量。廣州起義失敗後,因受到黨內“左”傾領導的責難和共產國際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與黨脫離關系,流亡歐洲,後到澳門隱居。

  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新四軍軍長。1938年,與中共中央東南分局書記、新四軍副軍長項英,指揮部隊挺進華中敵後,開展遊擊戰爭。1939年5月,穿越日軍封鎖線,北渡長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部隊挺進皖東敵後,在津浦鐵路東西兩側建立抗日根據地。1940年10月初,日軍5000餘人在空軍配合下進犯皖南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他指揮軍直屬隊頑強苦戰,斃傷日軍數百人,將敵擊退。他針對國民黨限制新四軍發展的政策,在兵員、裝備、給養、防區等方面,多次與國民黨當局進行瞭許多交涉和鬥爭。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新四軍皖南部隊遭國民黨軍重兵包圍,他指揮部隊浴血奮戰八晝夜。後在奉派與國民黨軍交涉時,被扣押,在上饒、重慶、恩施等地監禁五年零兩個月。面對蔣介石、陳誠、顧祝同等威逼利誘,堅貞不屈,曾作《囚歌》明志。

  抗日戰爭勝利後,經中共中央營救,於1946年3月4日獲釋。5日即致電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要求實現他多年的願望,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於3月7日復電,稱贊他忠誠地為中國民族解放與人民解放事業進行瞭20餘年的奮鬥,經歷瞭種種嚴重的考驗,決定接受他入黨。4月8日,由重慶赴延安,因飛機失事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遇難,遺體葬於延安“四八”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