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隱蔽己方和欺騙、迷惑敵方所採取的各種隱真示假的措施。包括隱蔽真目標,設置假目標,實施佯動,散佈假情報和封鎖消息等措施。目的是使敵方對己方軍隊的行動、配置、作戰企圖和各種目標的位置、狀況等產生錯覺,指揮失誤;降低敵方偵察器材的偵察效果和火器的命中率,提高目標的生存力,增強部隊的戰鬥力。

   分類 根據偽裝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和運用範圍,可分為戰略偽裝、戰役偽裝和戰術偽裝。戰略偽裝和戰戰役偽裝,是指對軍事戰略全局和戰役的企圖、行動及其他重要目標采取的綜合偽裝措施,由最高統帥部和大軍區(方面軍)或集團軍司令部組織實施。戰術偽裝是指對戰術兵團、部隊、分隊的人員、兵器、車輛、工程設施和兵力部署、行動及作戰企圖等采取的綜合偽裝措施,由戰術兵團、部隊司令部和分隊指揮員組織實施。

  按照偽裝時是否使用器材,分為天然偽裝和人工偽裝。天然偽裝是利用地形(如樹叢、森林、居民地、起伏地)、不良天候(如霧、雨、雪)和夜暗,隱蔽軍事目標和軍隊的行動。它能對付光學偵察,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對付熱紅外和雷達偵察。人工偽裝按使用的器材種類不同,又分為植物偽裝、迷彩偽裝、煙幕偽裝(見煙幕)、燈火偽裝、音響偽裝、水聲偽裝、設置人工遮障(見遮障)、設置假目標等。假目標是用各種模型和假地物及模擬活動目標暴露征候的器材構成的偽裝設施(見彩圖)。它能吸引敵人的註意力和火力。還可用模型將目標偽裝成不為敵人所註意的地物。

假炮兵陣地 89001部隊供稿

  按照偽裝所對付的偵察器材,分為防光學偵察偽裝、防熱紅外偵察偽裝、防雷達偵察偽裝、防無線電偵察偽裝、防聲測偵察偽裝等。防光學偵察偽裝除用於對付可見光、近紫外和近紅外照相、電視和目視觀察,還能對付光學瞄準和制導。其主要方法是:利用地形、不良天候和夜暗,采用植物偽裝、迷彩偽裝和人工遮障,穿著偽裝衣,施放煙幕,設置假目標和遵守燈火偽裝規定等。防熱紅外偵察偽裝用於妨礙熱紅外偵察器材發現目標和熱制導彈頭命中目標。主要方法是:利用地形的隱蔽、隔熱性能隱蔽目標,使用吸熱材料設置隔熱遮障,設置假熱目標。防雷達偵察偽裝用於妨礙雷達偵察、瞄準和制導。主要方法是:將目標配置在森林、地褶和居民地,使用微波吸收材料或散射型材料,設置防雷達隔絕遮障,用電波反射體(箔條、角反射器、楞伯透鏡等)制造幹擾,設置假目標。防無線電偵察偽裝用於對付無線電通信偵察。主要方法有:控制無線電發信時機,縮短發信時間,使用保證通信的最小發射功率,經常變換頻率、呼號、聯絡時間,保持無線電靜默,發送假電報信號等。防聲測偵察偽裝又分為音響偽裝和水聲偽裝。音響偽裝用於對付竊聽和聲測偵察。主要方法是:降低人員行動的聲音和機械、車輛的噪聲,用強大的音響淹沒機械、車輛和人員作業時的噪聲以及模擬射擊、爆炸和機械、車輛的噪聲等。水聲偽裝用以在水中對付聲納偵察。主要方法是:在潛艇表面裝吸聲防護層;潛艇以噪聲小的速度行駛;關閉噪聲大的輔機;利用水聲傳播特點,潛艇在躍變層下隱蔽或機動至水面艦艇尾部聲納盲區隱蔽;施放潛艇模擬器,將敵艦和敵機引開。

穿著偽裝衣的士兵

  按照被偽裝的目標,分為人員偽裝、裝備偽裝、軍事設施偽裝、軍隊行動偽裝等。

  基本原理 偽裝的基本原理是:減小目標與背景在光學、熱紅外、微波波段等方面的反射或輻射能量差別,以隱蔽目標和降低目標的顯著性;模擬或擴大目標與背景的這些差別以構成假目標。根據這一基本原理,研究偵察器材的探測和分辨力,目標和背景的反射、輻射特性及其差別,大氣和其他介質對偵察器材的影響,偽裝器材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偽裝效果的模擬理論和檢測方法等問題。

  基本要求 偽裝計劃的擬定和實施須適應敵我情況的變化,力求造成敵方的錯覺和不意,以便出奇制勝;首先要充分利用天然偽裝,不足時才實施人工偽裝;要自然逼真,措施要靈活多樣,切忌千篇一律;要及時而不間斷地實施,須貫穿在軍隊行動和工程構築與使用的全過程;措施要能對付各種偵察器材的綜合偵察;嚴格遵守偽裝紀律。

  簡史 偽裝自古就為兵傢所重視。中國春秋末期孫武在其《孫子兵法》中就指出:“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這是關於在戰爭中如何運用偽裝的最早論述。在古代戰爭中,曾有許多實施偽裝的成功戰例。如中國春秋時期的平陰之戰,晉軍在戰車上置假人,與真人一道打旗幟開路,並在山谷、水邊設瞭很多旌旗,齊軍誤以為晉軍強大,連夜撤退;戰國時期的齊國田單,在即墨之戰中擺火牛陣破燕軍時,曾在火牛身上披上繪有“五彩龍紋”的外衣,以增加夜間襲擊的效果。公元前212年,羅馬軍隊圍攻敘拉古之戰中,敘拉古軍隊用稻草和輕型支撐作成假海灘,當羅馬軍誤入假海灘時,敘拉古軍攻擊瞭他們。中國東漢中平二年(185),漢軍與先零羌在望垣(今甘肅天水市西北)作戰時,曾作瞭一道土堰偽裝捕魚,暗地裡從土堰下撤軍;明洪武四年(1371),明攻滅夏蜀之戰中廖永忠率明軍攻打瞿塘關時,為適應蜀山草木景色,曾命數百人穿青蓑衣迂回敵後,兩路並進而獲勝。到瞭近代,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瞭對付當時正在發展的空中偵察,法、英、德等國開始對軍隊裝備、築城工事和後方工廠進行迷彩偽裝,設置人工遮障和假目標。到大戰結束時,偽裝已成為保障軍隊作戰必不可少的戰鬥保障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偽裝進一步得到廣泛運用,各國統帥部重視研究戰略偽裝。戰役偽裝已成為大規模戰役的重要保障內容,對戰役的勝利產生瞭重大的影響。如1944年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由於巧妙地實施瞭防雷達和防無線電偵察偽裝,采取佯動措施和設置假目標,將德軍大量兵力吸引在加來地區,從而保障瞭登陸作戰的勝利。在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曾廣泛采用天然偽裝、植物偽裝和設置假目標,有效地對付瞭美軍的偵察。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隱蔽、佯動、設置假目標和施放煙幕等偽裝措施,在新的技術基礎上進一步得到廣泛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40年來,防近紅外和紫外偵察偽裝,防雷達偵察偽裝,防熱紅外偵察偽裝的技術、方法和器材,都有很大的發展,各國軍隊都十分重視偽裝理論和技術的研究。

  展望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偽裝的主要發展趨勢是:繼續研究對付多種偵察器材進行偵察的綜合偽裝原理、方法和器材;使偽裝器材通用化、系列化和偽裝作業機械化;研究軍隊裝備采用內裝式偽裝;應用模擬理論和電子計算機估價偽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