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6~7世紀,拜占庭帝國和波斯帝國為爭奪兩河流域而進行的戰爭。斷斷續續經歷瞭一個世紀(527~628),最後以波斯帝國的失敗而告終。

  早在古羅馬時期,圍繞兩河流域及其要塞城市埃德薩和尼西比斯的歸屬問題,雙方就時有戰端。4世紀後,羅馬帝國皇帝把基督教定為國教,並自詡為基督教的保護人;而波斯帝國同時加強瞭祅教(拜火教)的統治和對“異教”的迫害,因此,兩國鬥爭又多少帶上瞭宗教色彩。4至6世紀,拜占庭帝國與波斯帝國邊界衝突經常常不斷,埃德薩和尼西比斯也屢易其主。518年,波斯又一次奪取瞭小亞細亞的塞奧多西奧波利斯、阿米達和尼西比斯等地,雙方軍事平衡遭到破壞,一場大戰在所難免。527年,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繼帝位。他任命貝利薩留為統帥,向薩桑王朝波斯宣戰。此後一百年內戰爭經歷三個階段:①查士丁尼一世時期(527~562);②查士丁二世及其後繼者提比略二世和莫裡斯時期(572~591);③福卡斯和希拉克略時期(606~628)。

  第一階段 在這一階段戰爭中,有決定意義的一戰是德拉之戰(530)。德拉是兩河流域一要鎮,位於尼西比斯北部23公裡處,距底格裡斯河有4天的路程。德拉要塞建於6世紀初,是當時軍事建築的典型,由內城、外城、護城河和防禦壕及塔樓組成。內城城墻高達30米,外城墻基堅固,拜占庭憑借這一要塞據守60餘年。530年,波斯集中4萬精兵向德拉挺進,貝利薩留隻有訓練很差的羅馬人和雇傭兵2.5萬人。然而,貝利薩留發揮瞭卓越的指揮才能,在平坦開闊的德拉城外挖掘瞭一條“丁”字形戰壕,將騎兵隱蔽其中。當拜占庭軍隊的陣地受到強大壓力處於不利地位時,立即令埋伏的騎兵突然沖出戰壕,一舉挫敗波斯之優勢兵力,大獲全勝,從而扭轉瞭戰局。貝利薩留乘勝前進,又在敘利亞大敗波斯軍。然而,查士丁尼一世的戰略重點在西方,力圖從蠻族王國手裡奪回原屬西羅馬帝國的西歐北非疆土,恢復古羅馬帝國的版圖,因此不得不緩和與波斯的矛盾。532年,查士丁尼一世不惜重金與波斯王庫斯魯一世締結和約。然後揮師西進,轉戰於意大利、北非、西班牙各地,占領瞭原屬西羅馬的大部分領土。拜占庭在西方的勝利進軍,引起瞭波斯人的不安。540年,波斯撕毀“永久和平”協議,於敘利亞重啟戰端,攻取瞭拜占庭的東方重鎮安條克,進抵地中海東岸;向北則侵入亞美尼亞和伊比利亞,並企圖攻占黑海岸的拉濟卡(今拉濟斯坦),但遭到拉濟人抗擊。查士丁尼一世不得不把貝利薩留調回東方戰場。542年,由於鼠疫在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流行,雙方戰鬥力均遭破壞,故兩國於545年議定休戰條約:拜占庭以3000磅黃金的貢賦,換取東南部邊境的暫時安寧。4年後,圍繞著外高加索拉濟卡地區的歸屬問題,戰事又起。至562年,雙方簽定50年和約。拜占庭為瞭保留經黑海沿岸去東方的商路,維持對拜占庭國計民生至關重要的絲綢貿易,忍辱向波斯納年貢3萬金幣,拉濟卡仍歸拜占庭所有。

  查士丁尼一世死後,查士丁二世、提比略二世及莫裡斯先後為帝。他們奉行的政策大體相同,即在西方取守勢,把進攻矛頭轉向東方。572年,查士丁二世為瞭緩和帝國財政危機,取消瞭對波斯的年貢,拜占庭-波斯戰爭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戰爭雙方爭奪的重點是戰略要地亞美尼亞。拜占庭把亞美尼亞當作補充兵員的主要基地,采用各種外交手段拉攏波斯周圍的西突厥可汗、波斯統治下的亞美尼亞人和伊比利亞人,與他們結盟共同對抗波斯人。572年,查士丁二世之侄查士丁尼攻占德溫。573年,波斯人攻占德拉要塞。但由於查士丁尼軍隊蠻族人占的比重大,又缺乏訓練,後來在亞美尼亞屢遭失敗,直到莫裡斯時期,戰爭才有瞭轉機。579年,波斯王庫斯魯一世逝世。589年,波斯國內發生叛亂,庫斯魯二世遭廢黜,拜占庭插手幹涉,支持庫斯魯二世復位,借機收回被波斯占領的德拉和亞美尼亞大部,穩定瞭東方邊境。

  第三階段 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610年即位)統治的最初10年,戰局無根本轉變,波斯繼續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推進,先後奪取安條克、埃梅薩、凱撒裡亞、大馬士革(613)等地。614年,波斯軍進攻耶路撒冷,圍城20天後,用移動木塔作掩護,以攻城錘擊毀城墻,進城後燒殺搶掠,甚至把基督徒奉為神靈的“聖十字架”(據傳是耶穌受難的真十字架)連同當地居民一起掠往波斯首都泰西封。為拯救帝國於危難之中,希拉克略施行瞭3項重要改革:①把北非的總督制移植到拜占庭東方各省,建立軍區制(亦稱宅姆制),把地方軍、政大權集於軍事長官一身,健全瞭軍事組織。②充分利用帝國內亂時充入國庫的被鎮壓貴族的財產,把土地分給軍人,建立軍役和封建義務合一的軍事屯田制,加強軍隊的經濟基礎。③利用宗教的精神和物質力量,大批動用教產,以“聖戰”號召全國軍民同仇敵愾,與“異教徒”波斯人決一死戰。621年,希拉克略與北部邊疆的勁敵阿瓦爾人簽訂暫時和約,隨後便率軍奔赴波斯戰場。622~628年,希拉克略3次出征;同時運用外交手段與外高加索地區的高加索人和哈紮爾人結盟,從波斯北疆外高加索向波斯腹地進擊。622年,希拉克略一舉攻取小亞細亞。626年,君士坦丁堡軍民協力粉碎瞭阿瓦爾人的突然襲擊,重創阿瓦爾人,使這一蠻族部落從此一蹶不振。627年,希拉克略率軍在尼尼微古城舊址──通向波斯首都泰西封的門戶,重創波斯軍隊。628年,乘勝逼近泰西封城下,波斯王室被迫締結城下之盟,交還小亞細亞的全部領地和“聖十字架”。630年拜占庭在聖城舉行瞭隆重的迎接“聖十字架”慶典。長達一個世紀的拜占庭 -波斯戰爭就此結束。這一長期戰爭消耗瞭兩國的人力物力,拜占庭、波斯兩敗俱傷,為中近東新興的阿拉伯人的擴張造成瞭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