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革命民主主義者、詩人。全名赫裏斯托·波特夫·佩特科夫。1848年1月5日出生在卡洛維爾城一個教師傢庭。1863年就學於奧德薩,受到俄國革命民主主義運動影響。1867年春,回國代父任教。同年秋,為逃避土耳其逮捕,流亡羅馬尼亞。在僑民中繼續進行革命活動,先後創辦《保加利亞僑民論壇》、《鬧鐘》、《自由報》和《旗幟報》等報刊。1874年,參加在佈加勒斯特的“保加利亞革命中央委員會”的工作。1875年,保加利亞舊紮戈拉起義失敗後,波特夫反對該委員會中的資產階階級自由派企圖把民族解放事業引入歧途,退出中央委員會。同在國內新建的另一革命中央委員會取得聯系,積極準備新的起義。1876年4月反土耳其起義爆發後,波特夫密切配合,創辦《新保加利亞報》。5月17日他率領武裝支隊從羅馬尼亞進入保加利亞北部山區,5月20日晚,在同敵人搏鬥中不幸犧牲。波特夫在民族民主革命實踐中形成瞭自己的政治思想。他認為,保加利亞民族解放鬥爭的對象是土耳其封建統治者和保加利亞地主階級,進行人民革命是解決民族和社會問題的正確途徑。他支持第一國際,祝賀巴黎公社(1792~1794)[ID=ba_shiqi]的勝利,期待共產主義制度在全世界實現。波特夫認為保加利亞可以超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進入社會主義社會。著有《鬥爭》、《致母親》、《瓦西爾·列夫斯基的絞刑》等詩篇,至今為人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