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機關為保證實現稅收職能作用,依據客觀經濟規律和稅收特點,對稅收分配活動全過程進行決策、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監督管理的活動。又稱稅收管理。

  在中國,稅務管理的任務、內容和原則是:

  任務 ①執行稅收政策法令,貫徹稅收管理體制的規定,掌握稅源變化,提出一定時期稅收收入目標,組織稅收活動正常進行。②堅持以法治稅,監督納稅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正確確處理國傢同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系,保證完成組織收入任務。③充分發揮稅收杠桿作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內容 ①制度管理。在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依此經濟體制改革為目標,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稅收體系,健全稅收法制和各項管理制度,強化稅收組織收入和宏觀調控功能,逐步理順國傢、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同時要制定和貫徹執行稅收管理體制,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稅收管理的權限,充分調動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管理稅收的積極性。②稅收計劃、稅收統計和稅收會計的管理。擔負稅收核算和監督的任務,是稅收工作實現科學管理的重要工具。通過計劃、會計、統計管理,分析預測稅源和稅收的發展趨勢,為組織收入工作提出明確目標,促進稅務管理,增強預見性,減少盲目性,調動各級稅務機關和全體稅務幹部的積極性。③征收管理。包括稅收的宣傳,稅收的征收、管理、檢查,稅收的促產等。科學嚴密的征收管理,是稅務管理的中心環節。通過大量的日常征收管理工作,貫徹執行國傢稅收政策法令;有效地集中分散在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稅收,及時足額地納入國庫;發揮稅收調節生產、調節分配、調節消費的職能作用;實現幫助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促產增收工作。④機構和幹部管理。健全稅務專業管理機構,完善稅務機構、幹部管理體制,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業務素質高的稅務幹部隊伍,這是加強稅務管理的組織保證。稅務機構分散點多、面廣,稅務幹部經常同錢財打交道,手中握有一定權力,又往往是獨立進行工作,加強稅務機關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政建設至關重要。

  原則 ①以法治稅的原則。稅收是以法律為依據進行的特殊分配,一征一免,征多征少,既體現國傢政策,又關系到生產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堅持以法治稅,是稅收管理全過程應遵循的原則。②從經濟到稅收的原則。稅收同經濟息息相關,經濟決定稅收,稅收又反作用於經濟。制定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法令,要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稅收管理工作中,要面向生產、關心生產,在促進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增加稅收收入。③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稅收具有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特點,稅收管理具有較大的集中統一性。要統一稅法,集中稅權,強化稅收管理。稅務機構實行上級稅務機關與同級政府雙重領導,以上級稅務機關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同時又要註意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給地方一定的管理權,以便因地制宜處理稅收問題。④政策與任務一致的原則。正確處理執行稅收政策與完成收入任務的關系,堅持依法辦事,依率計征,在正確執行稅收政策的前提下,促產增收,努力完成稅收計劃任務。⑤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社會主義稅收的特點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稅務機關同納稅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在加強專業稅收管理的同時,要發動群眾參加稅收管理。加強稅收宣傳,提高群眾依法納稅的自覺性,依靠群眾協稅護稅,把稅務管理建立在可靠的群眾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