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導演。1967年他導演的《棱茨士兵》獲青年劇團比賽大獎,1972年成為裡昂維約班國傢人民劇院領導成員,1973年導演P.C.de馬裡沃的《爭吵》,1975年導演英國劇作傢E.邦德(1935~ )的《李爾》,大大展示瞭他的才華。謝羅曾廣泛接觸歐美各種不同傾向的導演,義大利米蘭小劇院著名導演斯特列爾對他影響較大。他曾經幾次應邀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華格納歌劇節擔任歌劇導演。謝羅導演的華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轟動瞭歐洲。1981年他在裡昂維約班國傢人民劇院院首次完整地導演H.易卜生的《彼爾·金特》全劇,近8小時的戲連續演出兩個晚會,座無虛席,是當年國際戲劇舞臺的一件大事。

  謝羅經常兼任歌劇導演,喜愛歌劇舞臺特有的氣勢宏偉、富麗堂皇的大場面,他的話劇導演處理因此別具一格。他擅長於調動一切舞臺機械裝置,制造盡可能真實的舞臺氣氛,順應劇情需要,甚至能讓白馬肥豬登上舞臺(《彼爾·金特》)。謝羅的這種導演傾向被一些戲劇評論傢稱做“超級現實主義”,或把他的導演處理叫做“圖象的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