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劇團體。原名河北省話劇團,建立於1953年4月。前身是由解放區的冀中群眾劇社、冀南文工團在1949年合併而成的河北省文工團。領導人郭維、申伸、趙起揚。後來吸收瞭本省各專區、市文工團的優秀專業人員改建成河北省話劇團。第一任團長洪濤。1960年8月擴建為河北省話劇院。第一任院長蔡松齡,副院長魯速。劇院隸屬河北省文化廳。

  建院30多年來,河北省話劇院致力於繼承和發揚中國話劇藝術的現實主義傳統,堅持深入生活,共創作演出瞭1105個劇目。主要有《處處是春天》、《紅旗譜》、《邢燕子》、《兒童團》、《戰洪圖》、《艷陽天》、《張燈結彩》、《老八路與小哥們兒》等。其中,反映農村生活題材的劇目占多數,取得的成就也較為突出。如《處處是春天》在1956年參加瞭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會,獲演出二等獎;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紅旗譜》(集體改編,魯速、村裡、亢克執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周年的獻禮劇目,它在話劇民族化群眾化方面作瞭有益的探索,為此,劇院曾於1960年出席瞭全國文教群英會,受到獎勵;反映人民群眾抗洪救災的《戰洪圖》(集體創作,魯速執筆)是參加1965年華北地區話劇、歌劇觀摩演出會的優秀劇目;獲1981年文化部頒發的“農村題材優秀創作獎”和1980~1981年全國話劇、戲曲、歌劇優秀劇本獎的《張燈結彩》(宋鳳儀、孟瑾創作)以濃鬱的生活氣息、生動的藝術形象,較好地展現瞭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民生活的巨大變化。

《紅旗譜》劇照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劇院充分發揮擅長於創作、演出農村題材話劇的長處,在話劇舞臺上塑造瞭不同時期的中國農民形象,努力創造生活氣息濃鬱、樸實、自然、富有激情的演出風格,贏得瞭觀眾的稱贊。劇院主要編導演出人員有:編導魯速、白鳳印等,演員村裡、孫樹林、馬秀英、申芳、金珍、馬驥、苗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