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石窟。位於山東省青州市東南約4公裡的王傢莊西南。造像集中於崖壁上,鑿有5窟1龕和摩崖造像。計大小造像638身。由南而北第1、2窟為小型窟,其北有摩崖造像。第3窟為大型窟。第4、5窟為中型窟。駝山造像的時代,從題記字體和造像風格特徵來看,第1、3、4窟屬隋代作品。第2、5窟屬唐代作品。第1、2窟為方形平頂,三面有壇基的小型窟,壇基窄,壇上刻一鋪像。第3窟最為高大,窟深2.5米,刻西方三聖像,主尊阿彌陀佛像高達5米,形象豐圓,脅侍菩薩高3.94米,頭戴戴花冠,飄帶下垂,著長裙,渾融圓潤。左右壁刻滿千佛像。主尊底座高1米,上刻“大像主青州總管柱國平桒公(即韋操)”題記。第4窟刻西方三聖,門兩旁刻力士。大勢至菩薩頭戴寶瓶高冠,頸下有連環狀項鏈,帔帛下垂於腹又上卷至肘,身前有細致瓔珞。長裙曳地,滿飾圖案的裙帶從中垂下,充分表現瞭隋代菩薩的特征。北壁並有供養人像。第5窟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和力士。菩薩高發髻,有瓔珞項圈,上身袒露,由右肩下斜垂帔帛,長裙貼身。豐潤的面相,欹斜有曲線的身材,出水式的長裙,都汲取瞭唐代社會風俗之美。窟中並有唐長安二年(702)、三年所鑿的小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