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位於亞洲和歐洲交界處。地跨兩洲的地理環境,對其歷史、文化及藝術有重大影響。土耳其從史前起就是不同民族和文化藝術的熔爐,先後受赫梯、希臘、羅馬、蒙古人的侵略、拓居或統治,美術上受其影響(見赫梯美術、希臘美術、羅馬美術、拜占庭美術)。12世紀,奧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建立起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時期(1300~1922)主要流行伊斯蘭教美術,建築代表作有伊斯坦佈爾蘇裏曼大清真寺(1550~1557)。18世紀中葉歐洲文化衝擊浪潮在伊斯坦佈爾已經被明顯感感覺到瞭。18世紀下半期蘇丹們,特別是賽利姆三世(1789~1808在位)對法國美術懷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在當時清真寺、宮殿和噴泉裝修中出現富於幻想的、扭曲變形的巴洛克式前楣和繁華交織的羅可可紋樣,分別稱為土耳其巴洛克風格和土耳其羅可可風格。

伊斯坦佈爾蘇裡曼大清真寺

  19世紀開始與其相對應的是把歐洲新古典主義風格與地方傳統樣式相結合的形式,例如宮殿建築中出現瞭豐富多采的柱式、中楣、曲卷線、飾板和線腳,鑲嵌著白色大理石或裝有模制的澆鑄鐵條。

  20世紀30年代,現代歐洲建築原則被介紹到土耳其。當時最有代表性的建築師是Z.紮亞爾和S.哈基,他們的作品有:1937年在伊斯坦佈爾建的索迪耶別墅和健康娛樂賓館。它們是純歐洲現代類型的住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批土耳其藝術傢去德國、法國學習,西方現代主義美術思潮和流派對土耳其產生巨大影響。土耳其繪畫形式多樣,風格各異:有的藝術傢全盤接受西方的時尚藝術和新觀念,有的藝術傢結合民族傳統不斷進行實踐探索。1987年7月在北京和烏魯木齊舉行瞭《土耳其現代繪畫展》,展出瞭28位著名畫傢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