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漢特克

  奧地利劇作傢、小說傢。生於格裏芬。1961年入格拉茨大學攻讀法律。60年代末期在聯邦德國參加青年運動,並開始文學創作。在理論上他反對“介入文學”,猛烈抨擊“左派文學”,同時又自稱信仰“自由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他的美學學主張和創作實踐,明顯地帶有對傳統和習慣挑戰的性質。最初的劇本《預言》(1966)既沒有情節,也沒有人物,是由一連串的諺語、套話、陳詞濫調組成的語言流。《自咎》(1966)被漢特克稱為對天主教會的懺悔和在獨裁政權面前自怨自艾的“形式的模仿”。《罵觀眾》(1966)使他一舉成名,他自稱這是一出“說話劇”,劇本既沒有情節,也沒有戲劇性的人物和對話,隻有4名演員站在舞臺上宣講作者反幻覺主義的戲劇觀。作者試圖對傳統的表演與接受方式進行原則性的批判,讓觀眾擺脫被動接受的地位,讓舞臺成為對現實的否定。《卡斯帕爾》(1968)是他影響最大並引起嚴肅討論的作品,作者在劇中展示瞭語言對人的折磨和現代資本主義“輿論工業”對於人的思維的控制。《被保護人要作保護人》采用啞劇形式,以比喻和寓意的手法,表現瞭主人與仆人之間的關系。作者一方面繼續其反傳統戲劇的實驗,另一方面則又不厭其詳地表演那些無關緊要的行為過程。《隨想曲》(1970)由意思不連貫的語言構成,以展示他反對傳統戲劇規則的意圖。《馳騁在博登湖上》(1971)表現人是怎樣變成套話和繁文縟節的奴隸的。作者並未采用虛擬的情節和人物,而是借助一個抽象模式,把各種各樣行為和說話用蒙太奇手法串連在一起。《無理性的人都死光瞭》(1974)借即將死亡的大資本傢克維特的故事,表現瞭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面異化和即將滅亡的各種征兆。這出戲被認為是作者擺脫早期戲劇風格的標志。

  漢特克的“說話劇”實際上是語言的蒙太奇,他是根據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批判哲學”,從語言和行為結構入手,再現現實,揶揄現實的。70年代後期以來,漢特克主要從事小說、散文創作,偶而也寫寫廣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