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世紀下半葉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前的古羅馬時期戲劇。

  起源 古羅馬戲劇萌芽於遠古時期對農神的祭祀和農事節慶。羅馬民間很早便流行一種相當粗魯、帶有戲謔色彩的即興詩歌對唱,稱為菲斯刻尼曲調,農人歡慶收穫,常用這種曲調互相嘲弄。菲斯刻尼曲調具有戲劇對白的雛形。西元前364年羅馬發生瘟疫,羅馬人請埃特魯裏亞人來表演舞蹈,以禳災祛邪。埃特魯裏亞人表演的舞蹈莊重嚴肅,也很優美,引起瞭羅馬人的興興趣,羅馬青年加以模仿,同時加進菲斯刻尼曲調式的嘲諷對唱和相應的動作,這樣便逐漸形成瞭“雜戲”。“雜戲”以日常生活為題材,表演者稱為“基斯特裡奧”,意思是演員。羅馬早期戲劇的另一種形式是阿特拉笑劇,於公元前300年左右在羅馬出現。它原是坎佩尼亞的奧斯克人的戲劇,後來傳到羅馬,很受歡迎。阿特拉笑劇主要以古意大利鄉村生活為題材,演員帶面具,有4種主要人物類型:“馬庫斯”──愚憨的醜角;“佈科”──貪嘴的饒舌者;“帕普斯”──吝嗇、好色的老年人;“多塞努斯”──不學無術、招搖撞騙的駝背。此外,羅馬還流行摹擬劇,可能是從南意大利的希臘人那裡仿效來的。摹擬劇的題材與阿特拉笑劇相近,有時戲擬神話中的人物,表演以滑稽摹擬見長,演員不帶面具,婦女也可以參加演出。

  古羅馬戲劇的繁榮 希臘人很早便到南意大利殖民,羅馬人在擴張過程中,直接接觸到希臘人在意大利南部創造的較高文化,其中包括戲劇。羅馬人大量吸收希臘戲劇的成就,使自己的戲劇很快繁榮起來。

  公元前240年,羅馬人在第一次佈匿戰爭勝利後慶祝羅馬大捷,上演李維烏斯·安德羅尼庫斯(約公元前284~約前204)根據希臘戲劇翻譯或改編的劇本。這是古羅馬文學戲劇的開始。李維烏斯被視為第一位羅馬劇作傢,他的作品僅留下14部悲劇和3部喜劇的標題以及這些劇本的片斷。李維烏斯的繼承人是奈維烏斯(約公元前270~前201)。他在公元前235年首次上演戲劇,是一位具有民主傾向的作傢,對羅馬戲劇的發展,特別在促使羅馬戲劇民族化方面作出瞭很大貢獻。他除瞭像前輩那樣繼續改編希臘劇本外,還以羅馬歷史和當代事件為題材編寫劇本,成為羅馬歷史劇的奠基人。羅馬人稱這類悲劇為紫袍劇,因劇中人物著羅馬官員常穿的鑲紫邊的長袍。奈維烏斯對羅馬喜劇的發展也作出瞭很大的貢獻。當時的羅馬喜劇主要是根據希臘新喜劇改編的,故事以希臘為背景,人物用希臘名字,著希臘人的披衫,因而羅馬人稱這類喜劇為披衫劇。披衫劇雖然取材於希臘戲劇,但與羅馬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聯系。奈維烏斯促進瞭羅馬披衫劇的形成。他編寫劇本時考慮羅馬社會需要和觀眾口味,對原劇情節的取舍相當自由,常常把兩部劇本合成為一部。奈維烏斯之後出現瞭古羅馬最重要的喜劇傢普勞圖斯(約公元前254~前184)。他的喜劇既繼承瞭古希臘戲劇藝術的傳統,又大量吸收瞭意大利民間戲劇的因素,情節生動活潑,語言幽默詼諧,很受觀眾歡迎。泰倫提烏斯(約公元前195~前159)是古羅馬另一位重要的喜劇傢,他力圖更多地保留希臘新喜劇的特點,他的劇本結構嚴謹,語言典雅,註意人物心理刻畫,與米南德的風格比較接近。

  羅馬悲劇在公元前2世紀獲得進一步發展。它的真正建立者是恩尼烏斯(公元前239~前169)。他出生在南意大利,從小受到希臘文化的熏陶。他很有詩歌才能,寫悲劇,也寫喜劇。他的悲劇也是根據希臘劇本改編的,心理描寫比較深刻、細致。恩尼烏斯的繼承人有帕庫維烏斯(約公元前220~前130)和阿克齊烏斯(約公元前170~約前85)。帕庫維烏斯的悲劇所涉及的神話范圍比較廣泛,作者註意收集前人未曾采用過的材料,力求新穎。阿克齊烏斯是一位多產作傢,他的創作代表瞭羅馬悲劇的最高水平。他模仿希臘悲劇“三部曲”結構,編寫出一系列情節彼此銜接的劇本。他常在劇中觸及時事問題,他的歷史劇《佈魯圖斯》明顯地反對個人專制。他的悲劇風格莊嚴、崇高,對話貼切、巧妙,富於修辭色彩,受演說的影響比較明顯。這一時期的羅馬悲劇作品未能流傳下來。

《特洛伊婦女》劇景(浮雕)

  公元前2世紀下半葉,羅馬激烈的政治鬥爭和急速變化的社會生活促使戲劇更直接、更迅速地反映現實,羅馬戲劇的民族化傾向進一步增強,於是迎合貴族欣賞趣味的神話劇開始衰落,披衫劇為植根於意大利本土的新型喜劇──長袍劇所排擠。長袍劇因劇中人物穿普通羅馬人常穿的長袍而得名,它以意大利下層自由民的生活為題材,以農民、小手工業者和商人為主要描寫對象,故事通常發生在意大利城鎮的某個店鋪前面,不觸及重大的社會、政治問題,女角(自由婦女,不是披衫劇中的女奴或藝妓)在劇中占有重要地位。長袍劇在技巧方面仍以披衫劇為典范,模仿米南德。長袍劇作傢中比較重要的有提提尼烏斯、阿塔(約卒於公元前77年)和阿佛拉尼烏斯,以阿佛拉尼烏斯的作品最為出色,他的劇本情節生動,形象鮮明,頗受時人贊譽。長袍劇在羅馬盛行瞭半個多世紀,僅傳下一些劇名和零散片斷,到公元前1 世紀初又被經過文學加工的阿特拉笑劇所代替。這時期的阿特拉笑劇已經有瞭定型的劇本和連貫的故事情節,人物類型有瞭擴充,甚至有魔怪登場。狂歡的場面、粗魯的玩笑、不時出現的戲謔表演以及激烈的對罵和吵嚷,使阿特拉笑劇具有鬧劇性質。劇中往往有對時事政治的批評,反映瞭民主的傾向。大概從這時期起,阿特拉笑劇像希臘的薩堤洛斯劇(笑劇)那樣,常常被安排在嚴肅的悲劇之後上演作為調劑。阿特拉笑劇作傢主要有蓬波尼烏斯和諾維烏斯,他們可能生活在公元前1世紀上半葉,他們的作品也失佚瞭。阿特拉笑劇也隻興盛瞭半個多世紀,約在公元前1世紀中葉被摹擬劇排擠到次要地位。摹擬劇以首都平民生活為題材,常見的情節有欺詐行為、法庭刁難、夫妻不忠等,劇中也往往有對時事的批評,舞蹈在劇中占有重要地位,用笛伴奏,吵架、鬥毆是常見的場面。摹擬劇作傢主要有拉貝裡烏斯(約公元前106~約前43)和普佈利利烏斯·敘魯斯(公元前1世紀)。

  古羅馬共和時期,戲劇演出通常在重大節日期間舉行,這樣的節日有:①羅馬大節,每年9月舉行;②平民節,每年11月舉行;③阿波羅節,每年7月舉行,從公元前3世紀末開始上演戲劇;④墨伽拉節,每年4月舉行。此外,遇到重要活動,如將軍凱旋、廟宇落成、顯貴人物殯葬,也舉辦戲劇演出。演員通常是奴隸或獲釋奴隸,自由民如果參加演出,其政治權利將受到限制(演阿特拉笑劇除外)。劇作者的社會地位也不高。羅馬戲劇演出不是宗教儀式的組成部分,而是節慶期間的娛樂,一般隻演出,不比賽。女角色由男角扮演,重視演技和語言表達。羅馬貴族對戲劇演出抱有偏見,極力阻撓建立固定的劇場。公元前3~前2世紀期間龐貝城才仿照南意大利的希臘劇場建造大劇場。羅馬城第一座石料劇場於公元前55年由龐培建造,據說能容納4萬觀眾。羅馬劇場是仿照希臘劇場建築的,觀眾席成半圓形,舞臺較低,但較寬。

古羅馬圓形劇場

  羅馬帝國時期的戲劇 公元前44年凱撒被刺後,屋大維當權,建立元首制度,號稱奧古斯都(意為“神聖的”)。內戰的結束促進瞭經濟的恢復和文化的發展,奧古斯都本人對文學創作也很重視,古羅馬文學從此進入“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成就主要在詩歌方面,但戲劇也獲得一定的成果。當時繼續上演普勞圖斯、泰倫提烏斯、帕庫維烏斯、阿克齊烏斯等前輩作傢的作品,同時也出現瞭一些有才能的劇作傢。詩人瓦裡烏斯在公元前29年上演《堤埃斯忒斯》,獲得很大成功。阿西尼烏斯(公元前76~公元5)編寫的悲劇也受到好評,被認為可與希臘三大悲劇傢的作品媲美。著名詩人奧維德的《美狄亞》也受到普遍的稱贊。這些劇作都失傳瞭。與詩歌創作相比,這一時期戲劇成就明顯遜色,主要原因是統治階級過分強調戲劇的娛樂作用,力圖以豪華的演出粉飾太平,同時迎合普通民眾觀看熱鬧表演的嗜好,以分散他們對政治鬥爭的註意力。上述情況在奧古斯都的繼承人統治時期表現得更為明顯。當時戲劇演出的場面更為壯觀,佈景更為絢爛,音響更為悅耳,不過舞臺上表演的往往隻是悲劇中的抒情部分,故事情節則退居次要地位。塞內加(約公元前4~公元65) 是羅馬帝國初期著名的悲劇傢,一般認為,他的悲劇不是供舞臺演出,而是供一些有共同志向的人在室內朗誦欣賞的。劇中反映瞭貴族反對派對皇帝個人專制的不滿情緒。

  在古典戲劇衰落的時候,阿特拉笑劇和摹擬劇繼續受到歡迎。阿特拉笑劇的尖銳、潑辣的風格深為普通觀眾所喜愛,但劇中對時事的影射往往招致官方的鎮壓。摹擬劇這時已由短小的即興演出發展成為大型的表演,題材有傢庭糾紛、奇遇故事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勞雷奧洛斯大盜的奇遇。摹擬劇有時也抨擊基督教的信條,從而招致教會的反擊。在羅馬帝國時期,摹擬劇的演出超過瞭阿特拉笑劇,劇中對時事的抨擊也時時招來官方的迫害。同時,由於受到日益敗壞的社會風尚的影響,摹擬劇的思想水平也日益下降。在古典戲劇發生變化,音樂、舞蹈、表演逐漸分離的情況下,以神話為題材的舞劇取得瞭優勢,逐漸代替瞭悲劇演出。“潘托彌穆斯”(意思是“完全的摹擬”)是一種由一名演員表演的舞劇,演員可以更換裝束和面具,飾演不同的角色,表演時有音樂和合唱相伴,由合唱介紹劇情。“皮裡卡”(源出古代的戰鬥舞蹈)是一種大型舞劇,有時一次演出甚至有數百人參加。這種舞劇也以神話愛情故事為題材,以鮮艷的服飾、豪華的場景吸引觀眾。帝國時期的戲劇演出盡管思想水平和藝術水平降低瞭,但演出的規模更大,次數更頻繁,到公元4世紀中期,甚至一年中竟有175天上演戲劇。帝國時期的劇場建築大規模發展,不僅在羅馬,而且在意大利、高盧、北非、西亞等地都建築瞭許多大劇場。羅馬帝國時期戲劇藝術的退化和欣賞趣味的降低,是羅馬奴隸制崩潰時期思想貧乏、文化衰落的具體表現。

公元4~5世紀古羅馬面具

古羅馬馬爾克斯劇場外景

  古羅馬戲劇的影響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中世紀,古羅馬的世俗戲劇傳統受到教會的壓制和摧殘。到瞭文藝復興時期,古羅馬戲劇才重新受到重視,人文主義者從中得到啟迪,把它作為與教會作鬥爭的思想武器。古典主義時期,古羅馬戲劇繼續受到推崇,普勞圖斯、泰倫提烏斯和喜劇和塞內加的悲劇成為劇作傢模仿的對象和文藝理論傢立論的依據。古羅馬戲劇一方面直接影響瞭歐洲戲劇的發展,另一方面由於它繼承瞭古希臘戲劇的成就,因而在整個歐洲戲劇發展史上起瞭中介和橋梁作用。

  

參考書目

 廖可兌:《西歐戲劇史》,中國戲劇出版社,北京,1981。

 C.U.Cosoubckui Ugp,Ucmopus puuckou rumepam yph,TⅠ-Ⅱ,usg,AH CCCP,1959~1962.

 P.W.Harsh,A Handbook of Classical Drama,Stanford,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