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初在教堂和修道院裏有慶祝節日的西班牙聖禮劇演出。到18世紀中,佈宜諾賽勒斯市建立瞭永久性的劇場。1789年,演出瞭J.拉瓦爾登(1754~1810)的3幕悲劇《西羅波》,這是第一部阿根廷出生的作傢以阿根廷歷史為題材所寫的戲劇。

  19世紀初,獨立革命勝利以後,阿根廷劇場的節目主要為歐洲劇作傢的古典戲劇。

  阿根廷的民族戲劇19世紀末產生於馬戲團。1886年,著名的馬戲團演員兼劇作作傢J.波德斯塔(1858~1935)演出瞭啞劇《胡安·莫雷拉》,後來發展成為兩幕悲劇,其主要人物是傳說中的一個劫富濟貧的草原加烏喬英雄,於是加烏喬戲劇從馬戲團進瞭劇場,吸引瞭各個階層的觀眾,形成為一股民族戲劇的潮流。

  加烏喬戲劇的重要劇作傢為馬爾蒂尼亞諾·萊吉薩蒙(1858~1935)和奧羅斯曼·莫拉托裡亞(1859~1898)。前者的《卡蘭德裡亞》和後者的《胡安·索爾達奧》都曾轟動一時。

  觀眾對民族戲劇要求的逐步提高,促使劇作傢和導演走向兩個極端。一種是使戲劇傾向於重復日常生活景象的自然主義,另一種是講究結構的奇巧和場面的華麗,傾向於情節戲劇。但是烏拉圭出生的劇作傢F.桑切斯(1875~1910)使傳統的加烏喬戲獲得瞭現實的和時代的意義。他的戲劇反映瞭這個歷史時期新舊兩代人的沖突以及迅速發展中的大城市裡的種種問題。他的《我的博士兒子》和《外國姑娘》在阿根廷連續演出近10年。其追隨者有G.de拉費雷雷(1867~1913)和羅培爾托·帕伊羅等人。

  1910年以後,阿根廷政府制訂瞭支持戲劇發展的法令,滑稽劇在全國各地風行一時。20年代以後,嚴肅戲劇由於阿爾曼多·迪斯塞波洛(1887~1971)、佛蘭西斯科·德菲利比斯·諾伏亞(1899~1930)、羅培爾托·阿爾特(1900~1942)以及S.埃契爾巴姆(1894~1967)等劇作傢的努力,逐漸恢復聲勢。他們的風格各有不同。迪斯塞波洛的《斯蒂法諾》(1928)和《鐘表匠》(1934)以較高的藝術結構和較深的社會內容深化瞭滑稽劇。德菲利比斯·諾伏亞傾向於誇張和嘲諷,如《我看見瞭上帝》(1930),同時也寫《傻瓜馬裡亞》(1927)這樣的象征主義作品。埃契爾巴姆的《貓及其叢林》(1936)繼續走問題戲劇的道路,反映當前的社會現實,然而加深瞭人物的心理分析。阿爾特的《鐵的節日》(1940)和《荒野進瞭城》(1942)利用瞭萊奧尼達斯·巴萊塔創建的“人民劇團”的有利條件,走上實驗戲劇的新路。

  1931年創建的人民劇團是阿根廷獨立戲劇運動的開始。其後,“胡安·佈斯托劇團”、“親切劇團”等相繼成立,獨立戲劇運動一直延續到50年代。其中起瞭重要作用的還有“研究劇團”、“新劇團”、“弗雷·莫卻群眾獨立劇團”以及“獨立者劇團”等。一批優秀的導演和演員湧現出來,同時也培養出一批新的民族戲劇的劇作傢,為民族戲劇的進一步發展打下瞭基礎。

  C.戈羅斯蒂薩(1920~  )以作品《橋》(1949)而成名,他使用新現實主義的手法反映佈宜諾斯艾利斯人的生活。1958年他導演的《瘋狂的面包》則使用新的技巧制造境遇和沖突。卡洛斯·卡利諾(1910~  )的《命運的土地》和《拉·比溫達》(1953)都是以農村中新舊勢力的沖突為題材。阿古斯丁·庫塞尼(1924~  )則采用瞭古典的題材及象征的手法,以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問題,前者如《一磅肉》(1953),後者如《中鋒在黎明前死去》。撰寫諷刺鬧劇的則有恩裡克·古斯塔維諾(1895~1954)、圖利奧·卡雷亞(1912~  )和奧雷利奧·費雷蒂(1907~1963)。他們的作品都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阿蒂利奧·貝蒂(1923~  )的鬧劇《善良的貪吃者》(1957)除瞭強烈的諷刺外還帶有一定的抒情性。貝納爾多·卡納爾·費伊霍的《胡安的案件》(1954)等劇本采用瞭阿根廷歷史題材。O.德拉貢(1929~  )則把歷史題材的范圍擴大到希臘,如《美洛斯來的瘟疫》(1956),擴大到南美洲大陸,如《圖帕克·阿馬魯》(1957)。他強調歷史的現實和教訓,後來又寫瞭反映當代生活矛盾的《舊市場的奇跡》(1964)。安德雷斯·利薩拉加(1919~  )的劇本也以歷史為題材,他的獨立革命三部曲:《三位長久沉默的法官》、《上秘魯》、《美洲的聖胡安娜》,均於1960年上演,洋溢著爭取獨立,爭取自由的愛國主義熱情。1959年,“赤腳劇團”演出瞭胡安·卡洛斯·季亞諾(1920~   )的3幕悲劇《納西莎·加拉伊,哭泣的女人》,顯示瞭阿根廷民族戲劇中滑稽劇傳統的復蘇。另外,恩裡克·魏爾尼克、阿爾貝托·羅德裡格斯·穆涅斯也力圖把現代戲劇的技巧與傳統的滑稽戲風格相結合。

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出的《中鋒在黎明前死去》

  60年代出現的“絕望的現實主義”則繼續走著實驗的創新道路,其中主要的劇作傢兼導演有埃杜亞爾多·帕夫洛夫斯基和G.岡巴羅(1928~  )等。

  

參考書目

 R.A.Arrieta,Historia de la literatura ArgentinaBuenos Aires,1959.

 J.C.Ghiano,Teatro Argentino centemporaneo,1949~1969,Madrid,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