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古代巴爾幹半島伊裏亞人的文化生活,至19世紀下半葉才得以形成和發展。由於阿爾巴尼亞長期受外國統治,遲遲沒有形成自己民族的戲劇。但國外阿爾巴尼亞僑民戲劇比國內戲劇形成要早一些。初期的劇本多用外文創作。僑居義大利的浪漫派詩人J.de拉達(1814~1903)用義大利文創作瞭《努米德人》、《索福尼斯巴》兩部悲劇。他是阿爾巴尼亞戲劇的開拓者。阿爾巴尼亞民族復興運動領袖、散文作傢S.弗拉舍裏(1850~1904)創作的愛國主義劇本《誓言》(1875),發表後在伊伊斯坦佈爾上演,引起瞭強烈反響。1911年此劇由土耳其文譯成阿文,先後在阿爾巴尼亞各大城市以及羅馬尼亞、美國等僑民區上演。第一部阿文劇本《愛米拉》的作者是A.山托爾(1819~1894)。劇本描寫瞭阿爾巴尼亞農村的生活和風情。山托爾還寫瞭詩體悲劇《耶洛波阿姆》等。

  20世紀初阿爾巴尼亞戲劇有較大的發展,出現瞭一批思想性和藝術性較高的劇作,如N.德維納的《祖國愛》(1909)、M.杜契的《命運》和《誠實》、M.格拉梅諾(1872~1931)的《詛咒阿語》等。A.Z.恰佑比(1866~1930)是這一時期最有成就的劇作傢,也是批判現實主義戲劇的代表人物。他的詩體諷刺喜劇《十四歲的新郎》(1902)、政治諷刺喜劇《死後》(1937)等,在開拓諷刺喜劇體裁方面做出瞭貢獻。

《漁人之傢》劇照

  1912年阿爾巴尼亞結束瞭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宣佈獨立。這時期比較著名的劇作有:斯庫臺波哥丹劇社社長兼導演Z.M.哈拉比的《奧索·庫卡》(1921)、《保衛國旗》(1922)、《斯庫臺大公穆斯塔法》(1923)、《臺佩萊納的阿裡帕》(1924),劇作傢和社會活動傢H.斯特米爾(1895~1953?)的迪佈拉三部曲《苦難的迪佈拉女人》(1923)、《幸福的朝霞》(1924)和《愛情與忠貞》。此外,這一時期還翻譯瞭大批世界名著,如W.莎士比亞、莫裡哀、J.C.F.席勒等人的劇本。戲劇活動傢 H.莫希(1885~1933)和他主持的斯庫臺業餘劇社在阿爾巴尼亞戲劇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1939年,在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中誕生瞭新的革命戲劇。如A.巴努希的劇本《消滅法西斯,自由屬於人民》和S.瓦恰裡、H.莎拉庫合編的劇本《五一》等。

  1945年5月,成立瞭遊擊隊中央劇團,即阿爾巴尼亞第一所國立劇院。

  阿爾巴尼亞解放後,1945年和1959年分別創辦瞭阿爾巴尼亞歷史上第一所戲劇學校和“阿·莫伊希”戲劇學院。1945年以中央劇團為基礎成立瞭地拉那人民劇院,以後又成立瞭斯庫臺米傑尼劇院(1949)、都拉斯莫伊希劇院(1953)等。著名的劇作傢有K.亞科瓦(1916~  ),他的代表作《我們的土地》反映瞭阿爾巴尼亞土地改革時期的階級鬥爭。劇作傢、演員、導演B.列沃涅(1922~1968)擅長喜劇。他的代表作諷刺喜劇《憲兵隊長》描寫德意法西斯占領期間憲兵隊長為虎作倀、鎮壓人民的故事。他的劇本《創傷可以作證》(1951)、《隆重的婚禮》(1955)、《風暴中的旗幟》(1967)等也頗有聲譽。S.皮塔爾卡是阿爾巴尼亞著名演員、劇作傢,著有劇本《漁人之傢》、《斯坎德培》等。《漁人之傢》描寫阿爾巴尼亞人民反法西斯的故事,獲國傢獎金,60年代初曾在中國許多省市演出。

《我們的土地》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