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諷刺詩人。出身於羅馬東南的阿奎努姆一個小土地所有者傢庭,在羅馬受過語法修辭教育。為生活所迫,曾為富人的門客,飽嘗各種辛酸和屈辱。他中年以後開始寫詩,認為當時朝政腐敗,道德墮落,不能不作詩加以針砭,即使沒有天才,憤怒也可以產生詩句。後因詩獲罪朝廷,年近八旬被遣往埃及(一說不列顛),死於外地。

  尤維納利斯留下諷刺詩5卷16首,各首長短不一,最後一首沒有寫完。由於當時皇帝專制,缺少言論自由,他在詩中採用托古喻今的手法,諷諷刺鋒芒主要指向多米提安(81至96年在位)等皇帝統治時期的事件和人物,用以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詩集前3卷 (第1至9首)揭露尖銳,諷刺辛辣。作者站在小所有者的立場,抨擊尼祿的暴政、多米提安的淫威和大臣的阿諛奉承;指責皇帝的密探遍佈羅馬,橫行不法;譴責金錢萬能,敗壞社會道德;揭露貴族荒淫,哲學傢偽善;強調人的高貴不在出身,而在人品,為羅馬知識分子鳴不平。他對門客的屈辱地位表示不滿,指責社會不公平,同時以自由民的傲岸的眼光,嘲諷獲釋奴隸爆發戶。詩集後兩卷(第10至16首)的內容主要是比較抽象的道德說教,談幸福的含義,提倡中庸之道和保持精神寧靜,宣揚惡人的自我內心譴責等。作者強調忍耐、順從,反映瞭斯多葛哲學思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