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學評論傢。生於新澤西州。1916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曾在《紐約太陽晚報》任記者,後參軍,在陸軍情報部門工作兩年。1920至1921年任《名利場》雜誌編輯主任。1926年任《新共和》雜誌書評編輯,1931年任副主編。後辭職從事寫作。

  威爾遜曾寫過短篇小說、詩歌、長篇小說和5部劇本,但他以文學評論著稱。他在30年代曾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而對他的文學評論產生持久影響的還是佛洛德。他在文學評論集《三重思想傢》(19388)中,從心理分析的角度剖析亨利·詹姆斯的小說,在《創口和弓》(1941)中剖析狄更斯的想象力,被奉為運用弗洛伊德分析方法的傑出例子。但從本質上來說,威爾遜的方法既不屬於弗洛伊德派,更不是馬克思主義(早在1937年他在《馬克思和文學》中已明白表示放棄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是資產階級經驗主義。據他自稱他的方法一般是“設法弄到為我感興趣的問題的有關書籍寫書評的機會,然後在這些零星文章的基礎上寫有關問題的專論,最後把這些專論修訂後合集出版”。

  除上述兩個評論集以外,他的著作還有被奉為分析象征主義運動的典范的《阿克瑟爾的城堡》(1931)以及《死海古籍》(1955)和《愛國的血塊:美國內戰期間文學研究》(196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