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傢。原名熱爾曼娜·內克。父親是銀行傢,路易十六朝的財政大臣。少女時代即以才智見稱,受到文學界人士的讚譽。20歲時與瑞典駐法國大使斯塔爾-霍爾斯坦男爵結婚。1789年法國革命爆發時,斯塔爾夫人熱情歡呼革命,但不久態度冷淡。雅各賓黨當政時,她逃至日內瓦她父親的故鄉。拿破崙執政時,不許她留居巴黎,她前往歐洲各國遊歷。復辟王朝時期,她回到巴黎,重新建立文學沙龍,接待文壇名流。

  斯塔爾夫人的著作有《論文學與社會建制的關係》((簡稱《論文學》,1800)和《論德國》(1810)以及小說《黛爾菲娜》(1802)和《高麗娜》(1807)。在《論文學與社會建制的關系》中,作者根據狄德羅關於文學與社會風尚互相聯系的論點,評論從古希臘直到18世紀的西歐文學,並論述瞭歐洲北方與南方的文學,以及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文學,表示對於浪漫主義的偏愛。《論德國》的全稱是《論德國與德國人的風俗》,其第一章指出德國人是理想主義者,重感情,富有藝術才能。德國人的嚴肅態度和法國人的輕率、機巧的氣質形成對比。第二章專論文學藝術,詳細介紹瞭德國詩歌、小說、戲劇、美術和史學著作,同時介紹包括萊辛、歌德、席勒在內的若幹著名德國作傢。第三章評論德國的哲學與倫理學,指出德國人比較喜愛抽象探索,而不喜歡實驗哲學,並闡明18世紀德國哲學對德國文學藝術的影響。最後一章論述宗教與熱情,表明德國人傾向於“神秘感”和熱情,頌揚瞭熱情的積極作用。這部作品對19世紀初期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瞭促進作用。

  斯塔爾夫人的小說塑造瞭熱情奔放的婦女形象,敘述瞭她們不美滿的愛情和戲劇性的經歷。她們在愛情問題上堅決按照自己內心的要求去做,同社會上的習慣勢力與公眾的成見發生矛盾沖突時,她們也不肯違反心願。這是當時浪漫主義小說中最受讀者歡迎的主題之一。她的兩部小說都帶有自傳的成分。

  

參考書目

 D.-G.Larg,Madame de Staёl,Paris,1926~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