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文藝評論傢。生於倫敦一個新聞工作者傢庭。20年代後期,在牛津大學學習,思想進步,成為以奧登為首的左翼青年詩人之一。西班牙內戰期間,在馬德裡擔任政府軍宣傳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國民消防隊服務。40年代以後,以編輯文學期刊《地平線》(1939~1941)和《遭遇》(1953~1967)聞名。戰後數次訪問美國,在大學演講或任教。1970年受聘為倫敦大學英文教授。

  第一部作品《詩集》(1933)和長詩《維也納》》(1934)反映瞭詩人對社會問題的關切和激進的政治觀點。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所寫的詩集《靜止的中心》(1939),對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表示深切地同情。他的主要作品還有《廢墟與憧憬》(1942)、《獻詩》(1947)、《詩集》(1955)、《慷慨的日子》(1971)等。1938年發表詩劇《審判官的考驗》。

  文藝評論作品主要有《破壞性因素》(1935)、《創造性因素》(1953)、《一首詩的創作》(1955)等。自傳《世界中的世界》(1955)對30年代英國詩的發展情況有生動的敘述。他還有短篇小說集《燃燒的仙人掌》(1936)和長篇小說《落後的兒子》(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