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女詩人。有人曾把她同荷馬相比,說男詩人中有荷馬,女詩人中有薩福;還有人稱她為第十位詩歌女神(在古希臘神話中,司文藝的女神共有九位)。她共留下9卷詩,可是由於中古基督教會認為這些抒發個人情感的詩歌有傷風化,被當作禁書毀掉,所以今天隻有些殘章斷簡被保存下來。她的抒情詩在古代對較晚的詩人如羅馬的卡圖盧斯頗有影響。在西元1世紀中相傳為朗吉努斯所寫的重要的文學批評著作《論崇高》,曾引用瞭薩福的一首詩,認為它是一個楷模。在近代歐洲,不少詩人曾襲用她用過的一種詩歌歌體裁,稱之為“薩福體”。英國詩人拜倫在他的長詩《唐璜》中,曾詠嘆希臘光榮的歷史,一開始就提到“如火焰一般熾熱的薩福”;我國詩人蘇曼殊曾把這部分譯成中文,譯詩的頭兩句是“巍巍希臘島,生長奢浮好”,句中的“奢浮”就是薩福的異譯。

  關於這位古代女詩人的生平,過去有許多傳說。她出身於累斯博斯島的貴族階層,她的父親斯卡曼德羅尼摩斯在這個島同雅典發生的一次戰爭中犧牲。薩福約生在公元前612年左右。她幼年時,由於當地僭主的迫害,曾逃亡到西西裡島一段時間。她生過一個女兒,名叫克勒斯。她的兄弟卡拉克索斯愛上一個名叫多裡卡或羅多庇斯的女伎,曾花費許多錢為她贖身,遭到薩福的譴責。關於她本人生活方面有不少風流故事,據說她是一群少女的領袖,搞同性戀愛;又傳說詩人阿爾凱奧斯曾向她表示愛慕之情,被她拒絕;又傳說她愛上一個年輕男子法翁,失戀後在海邊跳崖自殺。這些大概都是後人附會出來的故事,不一定有什麼事實根據。

  她的詩歌真摯感人,語言自然樸素,用當地口語。她又善用各種詩歌體裁。她的詩被按照不同格律編成各卷,雖然今天隻留下斷章殘句,但還可看出她是古代一個有高度詩歌技巧的重要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