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金飾工藝傢、雕刻傢、作傢。出生在佛羅倫斯,祖父和父親都是建築師。14歲開始學金飾工藝,16歲因鬥毆被流放到錫耶納,23歲又因鬥毆畏罪逃往羅馬,受到教皇克雷門特七世的保護。1527年,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軍隊攻佔羅馬,教皇逃入聖安琪兒古堡,他參加防守,發炮重創敵人。1529年,任教廷造幣廠廠長,曾因報殺弟之仇犯下殺人罪,被克雷門特七世赦免。後來又殺死侮辱過自己的金飾匠,教皇保羅三世由於愛惜他的藝術才能,也赦免瞭他,但他受教皇的侄子彼埃爾·路易吉·法爾爾內塞的迫害,不得不逃往法國。返回羅馬後,不久便按盜竊教廷珍寶論罪,囚禁在聖天使堡裡(1538~1539)。1540年獲釋,僑居巴黎,受到國王弗蘭契斯科一世的優遇,為國王完成瞭幾件精美的藝術品,如著名的雕鏤著“海”和“陸”的圖象的金質鹽瓶。1545年回國,定居於佛羅倫薩。1549年受公爵科齊莫委托,鑄成藝術傑作佩爾修斯銅像,最後死在佛羅倫薩。

  他的極不平凡的生平,大部分記載在他的《自傳》裡。這部書部分是他的手筆,部分是口授給一個14歲的兒童記錄下來的,寫作年份在1558至1566年間,內容則隻寫到1562年為止。作者非職業文人,不受傳統的修辭學規則的束縛,用生動活潑的佛羅倫薩口語,直書自身的生活經歷,不推敲文句,不刻意求工,而其好勇鬥狠、豪放不羈的性格以及對於藝術的熱愛和獻身精神,無不躍然紙上。其中最驚心動魄的一章,是描寫鑄造博埃齊烏斯像瀕於失敗,作者抱病搶救,銅像終於鑄成的場面。《自傳》直到1728年才出版,但不久即流傳全歐,有多種文字的譯本。1803年,歌德把它譯成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