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喬叟

  英國詩人。出生於倫敦一傢富裕的中產階級傢庭,父親是酒商兼皮革商。喬叟可能上過牛津大學或劍橋大學。1357年進入宮廷,任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兒媳阿爾斯特伯爵夫人身邊的少年侍從。1359年,隨愛德華三世出征法國,被法軍俘虜,後後被愛德華贖回。1366年,喬叟和菲莉帕結婚。菲莉帕的妹妹後來嫁給愛德華的次子蘭開斯特公爵,喬叟因而受到蘭開斯特公爵的保護。同時,喬叟也是愛德華三世的侍從騎士。1369年,蘭開斯特公爵貢特約翰的元配夫人佈蘭希逝世,喬叟寫瞭悼亡詩《公爵夫人的書》(1369~1370)來安慰他的保護人。1370至1378年之間,喬叟經常出國訪問歐洲大陸,執行外交談判任務。他曾兩度訪問意大利(1372~1373;1378),這對他的文學創作起瞭極為重要的作用。他發現瞭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作品,這些作品深刻地影響瞭他的創作,使他從接受法國文學傳統轉向接受意大利文學傳統。從1374年開始,喬叟擔任瞭一些公職。他先被任命為倫敦港口羊毛、皮革關稅總管(1374~1386),後來被英王理查二世任命為皇室修建大臣(1389~1391),主管維修公共建築、公園、橋梁等。喬叟還擔任過肯特郡的治安官(1386),並當選為代表肯特郡的國會議員(1386)。後來喬叟還擔任過管理薩默塞特郡皇傢森林的森林官(1391)。喬叟於1400年10月25日在倫敦逝世,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裡的“詩人之角”。

  喬叟把屬於中古英語的東中部方言(倫敦方言)提高成為英國的文學語言。他又善於繼承和吸收法國詩人和意大利詩人的詩歌技巧,並且運用這些技巧來豐富和提高英詩的表達能力。喬叟的最早的作品之一是他翻譯的法文詩《玫瑰傳奇》(1370)。這個英譯本的前1,700行詩一般公認為出自喬叟的手筆。這個作品和上面提到的《公爵夫人的書》都是用八音節雙韻詩體寫成的,都顯示出法國愛情詩的影響。後來,喬叟寫瞭《聲譽之宮》(1379或1380),也是用八音節雙韻詩體寫成,但是這個作品卻顯示出意大利詩人但丁的《神曲》的影響。因此可以把《聲譽之宮》看成是喬叟從接受法國文學傳統轉變到意大利文學傳統的過渡時期的作品。不久後,喬叟翻譯瞭羅馬哲學傢博埃齊烏斯的著作《哲學的安慰》(約524),易名為《博埃齊烏斯》(1381或1382),是英文散文譯本。約在同一時期,喬叟還寫瞭《百鳥會議》(1382),是用“君王詩體”寫成的。這種詩體采用七行詩段的形式,每行為十個音節,韻腳為 ababbcc。喬叟是第一個使用這種詩體的英國詩人,但“君王詩體”的名稱卻來自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他曾用這個詩體寫出蘇格蘭方言愛情詩《國王的書》。實際上這個作品受瞭喬叟的影響。在寫成《百鳥會議》數年以後,喬叟寫瞭《派拉蒙和阿色提》,後來改編成為《騎士講的故事》。在《貞節婦女的傳說》(1386)裡,喬叟第一次使用十音節雙韻詩體。這個詩體非常重要,因為喬叟的傑作《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就是用這個詩體寫成的。這個詩體後來演化成為“英雄雙韻體”,在新古典主義時期壟斷瞭英國詩壇。除上述作品外,喬叟還寫瞭愛情故事長詩《特羅伊拉斯和克萊西德》(1385)。這部作品是用“君王詩體”寫成的。以上的作品都屬於喬叟創作的意大利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喬叟在意大利文學的影響下,進一步發展瞭法國文學的騎士愛情詩歌的傳統,把現實主義因素逐漸加入到這個詩歌傳統裡來。這主要表現在喬叟的最早的傑作《特羅伊拉斯和克萊西德》一詩裡。這部作品取材於薄伽丘的愛情故事詩《菲洛斯特拉托》。喬叟擴展、發揮、改動瞭薄伽丘的作品,把他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放進這個古老的愛情故事裡面,以至於有些批評傢把喬叟的《特羅伊拉斯和克萊西德》看成是最早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

《坎特伯雷故事集》首頁

  1387年開始瞭喬叟創作的成熟期。他寫瞭《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總序。他一生的最後十幾年大約都用在寫這個故事集上面,但並未完成。盡管如此,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在西方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故事集當中卻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喬叟的故事集不僅是一個故事集,而且是一個藝術整體。我們可以把它看作喬叟的現實主義藝術的結晶。《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內容如下:一群香客聚會在倫敦泰晤士河南岸一傢小旅店裡,他們準備到離倫敦70英裡外的坎特伯雷城去朝拜殉教聖人托馬斯·阿·貝克特的聖詞。作者在總序裡對每一位香客都作瞭生動、細致的描寫。連詩人(喬叟)在內,香客們一共是31位,代表中世紀英國社會的各階層。騎士和他的兒子見習騎士代表貴族階級和騎士精神,伴隨他們的是仆人,一名自耕農。接著是一群教會人物,為首的是一位女修道院長,侍候她的人有一名尼姑和三名教士。其他的教會人物有一位和尚和一名托缽僧。其他社會階層的代表有一位商人、一位牛津大學學生(在14世紀,大學生也屬於僧侶階層,畢業後要擔任神職)、律師、自由農民──一位富有的中等地主。還有一群城市中間階層人物,如一名衣帽商,一名木匠,一名紡織匠,一名染坊工人,一名制掛毯的工人,以及一名廚師,一名船員或水手,一位醫生。巴斯城的婦女──“新女姓”的代表,她經營織佈生意很發財。鄉村牧師──僧侶階層中社會地位最低下的成員,在喬叟筆下他卻是十分高貴的人物。農夫──他是鄉村牧師的弟兄,是一個窮苦的農民。還有磨房主、糧食采購員、田產經紀人、教會法庭的差人、教會經售贖罪券者。香客中以後兩種最不齒於社會。最後還有詩人喬叟本人。晚飯後,旅店主人哈裡·貝利建議香客們在去坎特伯雷城的來回路上各講兩個故事,他自告奮勇做向導,並擔任裁判,看誰的故事講得最好,可以白吃一餐好飯。總序到此結束。《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其餘部分包括故事和銜接段落。喬叟沒有完成他的預定計劃,故事集隻有23個故事,其中有兩個(廚師和見習騎士各自講的故事)沒有講完。還有7 處缺銜接段落。大多數的故事,和總序一樣,都是用雙韻詩體寫成的,隻有兩個故事是用散文寫的(一個是詩人喬叟自己講的《梅裡白的故事》,另一個是鄉村牧師講的故事)。還有4個故事(律師、女修道院長、牛津大學學生,以及第二個尼姑各自講的故事)是用七行詩段(稱為“君王詩體”)寫的。另外,和尚講的故事是用八行詩段寫的。這些故事可以分成四組:

  ① 傳奇(包括愛情、魔術、騎士探險等故事),如騎士、巴斯城的婦女、見習騎士和自由農民各自講的故事。

  ② 虔誠和道德教育故事:如律師、牛津大學學生、第二個尼姑、賣贖罪券者、女修道院長、喬叟自己(《梅裡白的故事》)、醫生和鄉村牧師講的故事。

  ③ 喜劇或滑稽故事:如磨房主、田產經紀人、廚師、托缽僧、教會法庭差人、商人、教士的仆人、船員講的故事。

  ④ 動物寓言,如尼姑的教士和糧食采購員講的故事。

  不屬於上列四類的還有和尚講的關於大人物下臺的“悲劇”故事以及喬叟講的嘲諷傳奇《托波斯爵士》。和尚和喬叟講的故事過於冗長、乏味,被其他香客打斷。

《坎特伯雷故事集》插圖之一

《坎特伯雷故事集》插圖之二

  從以上的分類可以看出喬叟的高度寫作才能。他熟悉中世紀歐洲文學所有的類型,能夠運用每一種文學類型的技巧來寫出優秀的作品。下列的故事一般公認為是《坎特伯雷故事集》裡最好的:

  ① 騎士講的故事──關於派拉蒙和阿色提愛上艾米裡亞的愛情悲劇故事。

  ② 賣贖罪券者講的故事──關於死神降臨貪財者身上的勸世寓言故事。

  ③ 尼姑的教士講的故事──關於狡猾的狐貍和虛榮的公雞的動物寓言故事。這是喬叟的傑作,他把一個陳舊的寓言故事轉化成一出現實主義的喜劇,內容豐富多采,語言生動活潑,雅俗共賞。

  ④ 商人講的故事──關於“一月”和“五月”的故事(即關於老夫少妻的傢庭糾紛的故事)。

  ⑤ 自由農民講的故事──關於忠誠愛情和慷慨行為的故事。

  事實上,《坎特伯雷故事集》裡的每一個故事都有它的獨到之處,讀者可以各取所需。除瞭這些有趣的、深刻的故事外,故事之間的銜接段落也值得贊揚。在這些段落裡,喬叟顯示出他的戲劇才能,人物性格寫得鮮明、突出,對話滑稽、有趣。尤其是巴斯城婦女講的故事的序言和賣贖罪券者講的故事的序言,寫得最為精彩。

  喬叟雖然是個宮廷詩人,他的生活經驗卻是多方面的。他熟悉14世紀英國社會各階層的人物,也瞭解當時的歐洲社會。他熟悉法語和意大利語,但堅持用英語創作。他對英國社會不同階層人物的語言,都能運用自如。他處理的題材面很廣,對不同的題材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寫作技巧和手法也是各式各樣的。由於他的視野廣闊,觀察深刻,他寫的14世紀英國社會的人物具有超國界的特點,也就是說,喬叟善於寫人的普遍的、共同的特點,因此他的作品能夠在世界范圍內長期吸引讀者。喬叟熱愛生活,熱愛人。他雖然也善於嘲笑和諷刺人們的缺點和錯誤,但他的總的人生態度是同情和寬容。喬叟是一位嚴肅的詩人,一方面給讀者提供極大的樂趣,另一方面仍對讀者進行教育,希望讀者成為更理智、更善良的人。但喬叟不願直接對讀者進行說教,總是寓教導於娛樂之中。在關於忠誠愛情和慷慨行為的故事(自由農民講的故事)裡有這樣一句話:“真誠是人所能夠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這是喬叟的道德準則,也是他的藝術標準。喬叟忠誠於真理,忠誠於現實,忠誠於自然(包括人性),忠誠於藝術。喬叟的藝術是現實主義的藝術,他開創瞭英國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莎士比亞和狄更斯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喬叟的繼承人和弟子。在中國,喬叟的傑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有方重的散文譯本。

《坎特伯雷故事集》插圖之三

《坎特伯雷故事集》插圖之四

  

參考書目

 George Lyman Kittredge,Chaucer and His Poetry,1916.

 John Speirs,Chaucer the Maker,1951.

 F. N. Robinson,ed, The Works of Geoffrey Chaucer,1957.

 Walter Clyde Curry,Chaucer and the Medieval Sciences,1960.

 Charles Muscatine, Chaucer and the FrenchTradition,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