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詩人。最初在法恩紮神學院學習,後來進入費拉拉大學攻讀法學和醫學。1775年成為“阿卡迪亞”的成員。1778年到羅馬,任教皇庇護六世的侄子佈拉斯基公爵的秘書。

  蒙蒂的早期的詩歌大多具有田園風味。《宇宙的美》(1781)為佈拉斯基公爵婚禮而作,歌頌自然的創造力。《情思》(1783)反映出歌德抒情詩的影響。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以後,蒙蒂採用夢幻文學的形式,寫瞭長詩《哀悼烏哥·巴斯維爾爾》(1793),影射攻擊法國革命。

  1797年,蒙蒂離開羅馬到米蘭。在意大利資產階級革命浪潮的推動下,寫瞭一系列詩歌、悲劇,歡迎法國革命,頌揚拿破侖,批判封建君主政權,如《處決路易十六周年的頌歌》(1799)、《為瞭意大利的解放》(1801)等。這一時期還在帕維亞大學主持修辭學講座,並翻譯瞭荷馬的史詩《伊利昂紀》。

  拿破侖失敗,奧地利重新占領意大利,蒙蒂轉而為奧地利侵略者歌功頌德,寫瞭《神秘的敬意》(1815)、《正義女神的歸來》(1816)等頌詩。

  晚年的詩歌、書信具有論戰的性質,鼓吹維護古典主義詩歌的傳統。

  蒙蒂的詩歌文辭綺麗,講究想象和驚奇感,常常失之於空洞、造作,因而遭到浪漫主義詩人的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