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長篇小說。20卷100回。作者褚人獲(約1681年前後在世),字稼軒,一字學稼,號石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能詩文,尤熟於明代稗史,佈衣不仕,交遊皆吳中名士,著有《讀史隨筆》、《退佳瑣錄》、《聖賢群輔錄》、《續蟹譜》、《鼎甲考》等,尤以《堅瓠集》76卷著稱於世。

  隋唐之際,變亂迭起,史事尤多,故唐、宋以來,即有大量稗史傳奇流傳於世,如述隋事之《大業拾遺記》、《海山記》、《迷樓記》、《開河記》,述唐事之《隋唐嘉話》、、《明皇雜錄》、《開元天寶遺事》、《常侍言旨》、《開天傳信記》、《次柳氏舊聞》及《長恨歌傳》、《太真外傳》、《梅妃傳》等。明代演為小說者,則有羅貫中或施耐庵之《隋唐志傳》、齊東野人《隋煬帝艷史》和袁於令《隋史遺文》等,此外,在民間講唱文學中,還有大量講述隋末群雄的故事。《隋唐演義》即據史書及這些材料編寫而成。清代唐熙十四年(1675)原刊本作者序雲:“《隋唐志傳》創自羅氏,纂輯於林氏,可謂善矣。然始於隋宮剪彩,則前多闕略,厥後補綴唐季一二事,又零星不聯屬,觀者猶有議焉。”這部書便是為補救《隋唐志傳》之不足而創作的,它起自隋文帝起兵伐陳,而迄於唐明皇還都而死,其間凡170餘年事,“敘述多有來歷”。全書的基本結構線索為隋煬帝、朱貴兒及唐明皇、楊玉環的“兩世姻緣”,作者序言得之於袁於令所藏《逸史》,而以隋末群雄並起,瓦崗寨英雄聚義,花木蘭代父從軍、唐太宗武功文治、武則天改元稱帝等事穿插其間,暴露瞭帝王後妃的驕奢淫佚,頌揚瞭草澤英雄的俠義勇武。

明代刻本《隋煬艷史》插圖

  《隋唐演義》的思想內容有可取之處。它圍繞著對隋煬帝楊廣和唐明皇李隆基這兩個封建帝王及其傢族生活的描寫,揭露瞭宮廷貴族生活的腐朽糜爛。他們醉生夢死,窮奢極侈,如隋宮剪彩為花,唐帝通宵宴飲等等。同時宮廷中又充斥著爭權奪寵、爾虞我詐的爭鬥,例如楊廣弒父鴆兄篡奪帝位,武後、韋後謀死親夫獨攬大權,致使王朝傾覆。統治集團還給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和痛苦,例如隋煬帝為遊幸江都,下令征召400多萬民伕開鑿運河,“那裡管農忙之際,任你山根石腳,都要鑿開,墳墓民居,盡皆發掘,那些丁夫受苦萬千”,而點選繡女,更激起民怨沸騰,咒罵“這個瘟世界,那裡說起,弄出這條旨意來,擾得大傢小戶,哭哭啼啼,日夜不寧”。在這種暴政壓迫之下,一些草澤英雄揭竿而起,除暴安良、劫富濟貧、嫉惡如仇,作者是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的。不過書中在大段鋪敘隋唐宮廷窮奢極侈的生活時,每每流露出欣賞之意,並把歷史上著名的暴君隋煬帝寫成風流多情之人,把唐王朝的中衰歸罪於女人,又把隋唐兩代的政治動亂歸結為因果輪回,這就表現出作者思想的庸俗淺薄,也大大損害瞭作品的認識價值。

  《隋唐演義》在排比史事,穿插點染方面,受《三國志演義》影響較多,而在塑造草澤英雄形象時,又心儀《水滸傳》。寫瓦崗寨諸英雄,如秦瓊的任俠仗義,單雄信的剛毅果敢,程咬金的坦直真率,徐懋功的足智多謀,都各有特色,比較鮮明生動。其中秦瓊落難潞州、當鐧賣馬的遭遇,單雄信兵敗被擒、從容就戮的豪壯,敘來曲折有致,顯然得力於汲取民間講唱文學的精華。

  這部書題材過於蕪雜而剪裁不當,細節描寫與大段鋪衍不夠均勻協調,情節轉換較生硬,常常插入一些毫無必要的英雄美人故事,顯得結構松散,而且每一回前必有一忠孝節義的枯燥說教,都使它在藝術上減色不少。文筆雖流暢,然“沉著不足”。

清代康熙四雪草堂刻本《隋唐演義》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曾於1956年據清初四雪草堂本整理此書,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訂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