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馬丁·杜·加爾

  法國作傢。年輕時求學於巴黎文獻學校,曾於1909年發表論述有關墨洛溫王朝時建立的朱米埃熱修道院的專著。同年,發表第一部小說《變化》。他根據德雷福斯事件在人們思想中引起的混亂,尤其是法國青年的精神狀態,於19113年寫成小說《若望·巴魯瓦》,反映當時法國政治鬥爭和社會動亂的狀況。以後發表諷刺劇《勒婁神父的遺囑》(1914)、《膨脹》(1928)、《沉默寡言的人》(1931)、《非洲秘聞》(1931)、《古老的法國》(1933)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馬丁·杜·加爾應征入伍。戰後,他根據在戰爭期間所觀察的社會狀況寫成著名長篇小說《諦波父子》(8卷,1922~1940)。小說通過諦波傢父子、兄弟間的矛盾,同時描寫封達南傢的遭遇,反映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資產階級社會的矛盾和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從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立場出發反對戰爭。小說情節曲折,文字樸質自然,具有深刻的真實性和藝術感染力,是20世紀法國文學中的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1937年,作者以這部小說的成就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

  

參考書目

 Jacques Brenner,Martin du Gard,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