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俄羅斯劇作傢。蘇聯作協理事。1938年畢業於莫斯科革命劇院戲劇學校,當過演員和導演。衛國戰爭期間參加前方劇院工作。1952年畢業於高爾基文學院,1956年發表反映衛國戰爭的劇本《永生的人》(1957年由自己改編為電影《雁南飛》,1958年獲第1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劇本描寫青年一代在戰爭中的遭遇,以及戰爭對人的道德品質的嚴峻考驗。影片引起廣泛的爭論。他的劇本多數表現青少年的生活,如《生活的一頁》(1953)、《祝你成功》(1954)、《А.Б.ВВ.Г.Д.……》(1961),以及《晚餐之前》(1962)、《婚日》(1964)等,重視描寫青年人的性格和變化著的內心世界。1966年他把岡察洛夫的長篇小說《平凡的故事》改編成同名劇本,獲1967年度蘇聯國傢獎金。近年來的創作大多反映道德方面的問題,其中有《處境》(1973)、《四滴水》(1974)、《“聾人”之傢》(1979)等。《處境》是描寫工人因獎金分配而引起糾紛的兩幕喜劇;《四滴水》由四個獨立的小戲組成,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聾人”之傢》則寫一個外交官傢庭的矛盾。這些劇本在不同程度上揭露瞭當前蘇聯社會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