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詩人。生於官僚傢庭。中學畢業後去維也納攻讀醫學和法律,並結識瞭武克·卡拉吉奇。年輕時受愛國主義思想的影響,成為1848年革命運動的領導者之一。他在中學時開始寫詩。1847年當卡拉吉奇等人為建立新文學和使用人民口語寫作而同偽古典主義者進行鬥爭時,他出版瞭第一部作品《詩集》,一掃籠罩文壇的偽古典主義的沉悶空氣。他的創作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為題材,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民歌形式,充滿生活氣息和愛國主義情感。他的許多抒情詩如《井邊姑娘》、《痛苦的戀人》等,具有有民歌情調。1847年發表的抒情長詩《告別學友》歌頌民族解放鬥爭,表達瞭青年們的理想;《道路》則諷刺瞭偽古典主義。1848至1849年,他連續完成瞭《戈伊科》、《斯托揚》、《海杜特之墓》等7部浪漫主義敘事詩。這些作品分別收集在第2部詩集(1851)和第3部詩集(1862)中,其中有的取材於民族解放鬥爭,有的描寫愛情故事。由於1848年革命遭到失敗,他又受拜倫後期作品的影響,作品中流露出消沉的情緒。不久,他重新恢復瞭活力,寫出敘事詩《傻佈蘭科》等充滿生活真實感的作品。他的詩歌反映瞭時代的要求,充滿戰鬥精神,為浪漫主義詩歌的發展開辟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