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遼、金、元時期的佛教、道教雕塑藝術相當發達,保存至今的實物頗多,但雕塑傢之生平事蹟知之甚少。個別雕塑遺物偶有鑄刻作者署名,在史冊或文人學者著作中也稍有涉及,這些便成為遼金元時期萬千湮沒無聞的雕塑能工巧匠的代表。

  遼代雕塑匠師就目前所知僅有享“國工”之譽的劉鑾一人。元郝經所撰《四賢祠碑》(載《陵川集》卷三十三)稱:易水(今河北省易縣境內)之濱的四賢祠,像系“國工劉鑾所塑,技極精巧……衣冠極古,殆皆周制”。

  金代見諸文獻的,有馬天來、王先生和賈叟3人。

  馬天來,字雲章,介休(今山西省介休縣)人。博學善辯,多才多藝,擅長塑像,畫入神品。大安初(1209),官潁州(今安徽省阜陽縣境內)司侯靈壁簿,後召為國史編修官。正大九年(1232)病歿於大都。為人豁達通脫,不隨流俗,故被目為“詭怪好異,喜為驚世駭俗之行”。常生活於市井細民之間,並為人塑像,不以為卑下。

  王先生,佚其名,山西汾陽縣人。長春宮之下院白雲觀內有他創作的十一曜像,世稱奇妙。元代移置於觀東新建之東嶽廟中,與元代雕塑傢劉元所塑之東嶽天齊仁聖大帝等像相配,藝術水平不相上下。

  賈叟,佚名,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人。雙目失明,人譽之為“待詔”。曾雕山西交城名剎懸(玄)中寺中之佛像。據當時見到他創作過程的僧人說:“賈初立木胎,先摸索之,意有所會,運斤如風。”他高度發達的手觸覺和瞑想力是驚人的。

  從現存雕塑遺物中可見到署名者,有大定二十四年(1184)甲辰十月郭村任八郎施造的一對鐵獅座上的刁大哥(“哥”字或系“晉”、“普”)、張三和張四。鐵獅踞坐聳身昂首,氣勢威猛,今置於河北石傢莊烈士陵園的涼亭兩側。鑄於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十月的鐵撫球雄獅上有雕刻匠師名李俊其,鐵獅現藏首都博物館。

李俊其於金泰和八年(1208)造鐵獅(摹繪)

  元代,統治集團從全國各地網羅瞭眾多的(包括雕塑)的能工巧匠,置於各種機構之中,設官統轄,其身份同於工奴。今日偶見留下姓名的,大多是有一定官職的人物,如楊瓊、張提舉、吳同僉、李同知、那懷、劉高、稟搠思哥、斡節兒八哈失、曹漢臣、胡君貴等。元代雕塑匠師中,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是阿尼哥和劉元,他們是中國古代所僅有的以雕塑傢身份載入“正史”的人物。阿尼哥的長子阿僧哥也擅長雕塑,曾主持造大聖壽萬安等寺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