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戶時代淨瑠璃(木偶戲)和歌舞伎劇作傢。原名杉森信盛,別號巢林子,近松門左衛門是他的筆名。出身於沒落的武士傢庭,青年時代作過公卿的待臣。當時町人勢力壯大,手工業日益繁榮。士農工商階層所欣賞的戲劇,主要是淨瑠璃和歌舞伎。近松有感於仕途多艱,毅然投身於被人所鄙視的演戲藝人的行列,從事演劇和劇本創作活動,表現瞭他為平民藝術獻身的決心。他從25歲前後開始寫作生涯,直到72歲去世為止,共創作淨瑠璃劇本110餘部、歌舞伎劇本28部。

近松門左衛門72歲時的畫像

  近松最初在京都歌舞伎劇團任編劇,劇團編劇的著眼點在於如何發揮本劇團主要演員的特長,劇本創作受到很大限制。歌舞伎劇本創作未能充分展現他的藝術才能。後來他離開歌舞伎劇團,專門從事凈瑠璃創作,為這一藝術形式的發展開創瞭一個新階段。

  近松創作瞭80多出凈瑠璃歷史劇。他向往武士的英雄時代,對這類題材的劇本,寫得氣勢磅礴,場面宏偉,把武士精神表現得有聲有色。《景清出傢》是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取材於《平傢物語》,寫一個充滿悲劇性的復仇故事,情節曲折、動人。《雪女五枚羽子板》、《國姓爺合戰》、《曾我會稽山》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國姓爺合戰》寫中國明末鄭成功為光復臺灣而進行英勇鬥爭的故事,風靡一時,連續上演達17個月。

  近松的另一部分作品是反映現實生活的社會劇。他不滿於現實生活,冷靜觀察城市商人社會的種種腐朽、污濁的現象,對那些被迫離開農村到城市謀生的店員、夥計、妓女等下層社會的人物,寄予深切的同情。因此,他寫的社會劇,雖然也多以當時社會上流行的男女之間的桃色事件為題材,但不是庸俗地單純迎合觀眾的趣味,而是懷著深厚的同情心來表現沉迷於市井生活中的男男女女的哀愁,訴說他們純真的愛情被金錢萬能的社會所吞噬的悲劇。他的社會劇有20多部,代表作有《曾根崎情死》、《堀川波鼓》、《冥土傳書》、《大師經昔歷》、《天網島情死》和《女殺油地獄》等。《曾根崎情死》是凈瑠璃史上最早的社會劇,給凈瑠璃舞臺開辟瞭一個反映現實的新領域。這部戲以當時發生在大阪郊外曾根崎森林中一對青年男女殉情自盡的事件為題材,寫醬油批發店的夥計德兵衛和妓女阿初定親,而醬油店的老板千方百計讓德兵衛和她的侄女成婚,並買通瞭德兵衛的繼母。德兵衛被逼無奈,便和阿初到郊外森林中雙雙自盡。

  近松的社會劇在題材的現實意義和藝術技巧上都較他的歷史劇有所突破。他的歷史劇都由故事的開端、矛盾的誘因、矛盾的焦點、轉拆、解決等5部分組成;而社會劇則壓縮為開端、矛盾、解決3部分。同時,歷史劇使用的是文言,而社會劇則完全改用口語。他的戲劇語言極為豐富、生動,典雅的古文和俚謠俗諺交錯使用,各盡其妙。但是,由於統治者禁止上演情死戲,觀眾也更歡迎歷史劇,他的社會劇從末單獨上演過,隻是作為歷史劇的附屬節目演出。

  在日本文學史上,近松與同一時代的井原西鶴、松尾芭蕉並稱為“元祿三文豪”。

  

參考書目

 西鄉信綱等:《日本文學史》,東京,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