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地語文學中的進步思潮,開始於20年代末,盛行於30年代和40年代前半期。由於民族獨立鬥爭中工人運動的高漲,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出現,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以及馬列主義的傳播,不少作傢和詩人受到影響,創作瞭帶進步色彩的作品。1936年在莫爾克·拉吉·安納德和薩加德·查希爾等人的發起下成立瞭印度進步作傢協會,他們主張文學的使命在於爭取民族獨立和改造社會,批評為藝術而藝術的理論,宣導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進步文學在詩歌方面的代表作是蘇米特拉拉南登·本德的《時代之聲》(1939),在小說方面是耶謝巴爾的《達達同志》(1941)和《叛國者》(1943),在理論方面是西沃丹·辛赫·覺杭的《論進步文學》和《文學概論》。

  50、60年代,進步作品仍不斷湧現。70年代中期,很多作傢又組成瞭全印進步作傢總會,各大、中城市和各語言地區成立分會,組織作傢開展創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