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李朝小說傢。字重叔,號西浦。傢系屬光山金氏,文士輩出。曾祖金長生、從祖金集都是名儒。父親金益謙於1637年在抗擊後金入侵時殞於國難。他是遺腹子,出生在德豐(今板門郡)外祖父傢裏。自幼和兄長金萬基一起隨母親習《詩經諺解》、四書、《十八史略》、《左傳》和唐詩。後又從學於外祖父。受的是正統的儒傢教育;同時,對天文、地理、數學、音律等均有所涉獵。1665年文科及第,歷任大司諫、大提學、判書等職。時黨爭激烈,金萬重屬於西人老論派,和南人派相對立,勢同水火。南人因因依附肅宗的女寵張禧嬪,擁護肅宗廢正妃閔氏、立張禧嬪為妃而得重用,持反對態度的西人則受到鎮壓。金萬重也於1687年和1689年兩次被流放,最後死於謫所。

  金萬重所作詩、賦、筆記小品均收在《西浦集》和《西浦漫筆》兩書中。他還擅長於樂府詩,如《巫山高》、《烏棲曲》、《采桑行》、《琵琶行》、《王昭君》、《杜鵑啼》等,基調是傷感的。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小說方面。他的作品《謝氏南征記》和《九雲夢》問世,朝鮮才出現現代意義上的長篇小說。其表現手法,既不象許筠的《洪吉童傳》那樣借助神妙莫測的“道術”來刻畫人物,也不是林悌的《鼠獄說》式的寓言故事,基本上是以現實生活的面貌表現人物,鋪陳故事。《謝氏南征記》寫翰林劉延壽之妾喬彩鸞陰狠毒辣,陷害善良的正妻謝晶玉,唆使丈夫將她逐出傢門;後來真象大白,劉延壽夫婦團圓,喬彩鸞受到懲罰。一般評論認為,金萬重寫這部小說意在影射國王肅宗廢正妃、改立張禧嬪為妃的事件,對封建傢庭和宮廷內部的黑暗和傾軋,有一定程度的暴露意義。《九雲夢》寫五臺山蓮花峰六觀大師的弟子性真和八仙女因思凡遭貶,投胎人世,先後結成夫婦,在享盡人間歡樂之後大徹大悟,同皈佛門“極樂世界”。它的中心內容是要表明人間的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場春夢”。也有評論傢認為小說反映瞭封建時代個性解放的要求。這兩部作品對後世小說創作有很大影響。《九雲夢》以後,《玉樓夢》、《玉蓮夢》等所謂“夢”字小說,曾風行一時。在朝鮮文學史上,金萬重是主張用朝鮮文字寫作和對國語詩歌作出較高評價的少數作傢之一。他說:“人心之發於口者為言,言之有節奏者為詩歌、文賦。四方之言雖不同,茍有能言者,各因其言而節奏之,則皆足以動天地,通鬼神。”又說:“今我國詩文,舍其言而學他國之言,設令十分相似,隻是鸚鵡之人言。”《謝氏南征記》和《九雲夢》都用朝鮮文創作,對朝鮮國語文學的發展作出瞭貢獻。

  

參考書目

 《古典作傢論》(2),平壤,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