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電影導演、編劇。1890年12月5日生於維也納,1976年8月2日卒於洛杉磯。1918年進入德克拉影片公司任編劇,也曾從事剪輯工作,後升為導演。

  他自編自導的第一部影片是《混血兒》(1919)。隨後他導演瞭《切腹》(1919)、《蜘蛛》(上下集,1919、1920)等片。由於《蜘蛛》上集受到觀眾極大歡迎,因而他急於拍攝下集,故放棄瞭本來準備由他導演的《卡裡加裏博士》的工作。1921年,導演瞭他的成功之作《《疲倦的死》。影片充滿瞭神秘色彩,是一部表現派的作品,在德國電影史中占有一定地位。隨後他又導演瞭《賭徒馬佈斯博士》(1922),通過圍繞馬佈斯博士展開的情節影射瞭當時德國的現實。以後他又拍過幾部有關馬佈斯博士的影片。接著他又導演瞭影片《尼伯龍根之歌》(1924)、《大都會》(1927)、《間諜》(1928)、《月中的女人》(1929)。1931年,他導演瞭他的第一部有聲片《M》,這是一部描寫一個變態心理的殺人兇手的影片,很好地運用瞭音響、形像、象征手法等因素。第二年,他導演瞭影片《馬佈斯博士的遺囑》(1933),由於有影射納粹奪權後將給德國帶來災難之嫌,被當局禁映。於是朗格於法西斯上臺前夕逃離德國。朗格先到法國,後去好萊塢,1936年導演瞭一部以反對私刑為題材的影片《狂怒》,獲得成功。隨後攝制瞭由H.方達主演的影片《你隻活一次》(1937)、西部片《弗蘭克·詹姆斯的歸來》(1940)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導演瞭兩部反法西斯主義的影片《追逐男人》(1941)和《殺人者死》(1943,與B.佈萊希特共同編劇)。

  50年代中期他返回聯邦德國,應邀與 T.von哈爾佈合寫瞭電影劇本《艾施納普爾之虎》(1959)和《印度墓碑》(1959)。1960年他完成瞭關於馬佈斯博士的最後一部影片《馬佈斯博士的一千隻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