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多明各是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地,來自宗主國的傳教士在此為拉丁美洲文學播下瞭第一批種子,開創瞭一種道德說教的文學。其代表人物為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神父(1474~1566)。16世紀中葉,歐洲文藝復興思潮波及多明尼加,出現瞭多明尼加的第一代作傢,如法蘭西斯科·德·連多(1527~1584)、克裏斯托瓦爾·德·列雷納(1540~1627?)和萊奧諾爾·德·奧萬多 (1609~?)。後者是拉丁美洲第一個女詩人,留下不少優美的十四行詩。

  18世紀時由於西班牙和法國對聖多明各的爭奪引起的政治動亂,文學創作活動停滯不前,僅有的一些作傢都以新古典主義為楷模,作品具有經院主義傾向。

  1884年共和國成立後,多米尼加文學逐漸復蘇,開始表現出浪漫主義的傾向。小說創作則趨向以印第安人為題材的土著主義。曼努埃爾·德·赫蘇斯·加爾萬(1834~1910) 的歷史小說《恩裡基約》(1878~1882)是19世紀末葉聖多明各土著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同類作品還有弗朗西斯科·格雷戈裡奧·比利尼(1844~1898)的《巴尼或恩格拉西亞和安東尼塔》(1892),以及費德裡科·加西亞·戈多伊(1857~1923?)的《魯菲尼托》(1908)。詩歌創作的發展比較遲緩,其中何塞·華金·佩雷斯(1845~1900)的《印第安幻想曲》(1877)是土著主義文學中的傑出詩作。其他詩人還有加斯東·費爾南多·德利尼埃(1861~1913)和女詩人薩洛梅·烏雷尼亞(1850~1897),後者的詩集《悲傷和陰影》歌頌瞭祖國和進步。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現代主義影響下,多米尼加湧現一批新的作傢。詩人有法維奧·菲亞略 (1866~1942) 、阿塔格拉西亞·薩維尼翁(1886~1942)等。小說傢有曼努埃爾·弗洛倫蒂諾·塞斯特羅(1879~1926)和圖利奧·曼努埃爾·塞斯特羅(1877~1954)兄弟,後者的《浪漫之城》(1911)和《血》(1914)是暴露現實的優秀作品。

  文學史和文學批評方面的代表人物為佩德羅·恩裡克斯·烏雷尼亞(1884~1946)和馬克斯·恩裡克斯·烏雷尼亞(1885~1968)。

  20世紀上半葉,出現瞭終極主義的文學流派。這一流派的作傢主張打破19世紀一切流派的傳統,提倡文學同本國現實密切結合,影響頗大。其代表人物為多明戈·莫雷諾·希梅內斯 (1894~?)和安德烈斯·阿維利諾·加西亞(1901~  )。20世紀中葉在詩歌中出現“新人”和“受驚詩歌”兩大流派,其共同點為反叛現實,暴露現實。當代的多米尼加小說作品大多以現實主義手法描寫人情風俗,主要作傢有馬丁·洛佩斯·佩尼亞、胡安·博什和阿曼多·洛佩斯等。

  

參考書目

 Max Henríquez Ureña,panorama histórico de la literatura domicana,Río de Janeiro,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