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藝術傢、科學傢、文藝理論傢。在佛羅倫斯度過青少年時代,當過藝徒。自幼刻苦鑽研科學,在天文、地理、力學、數學、解剖學、植物學等領域成就卓著,在技術方面也有許多重大發明和革新。

  達·芬奇的繪畫,如《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屬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優秀的藝術作品之列。他建立瞭完整的繪畫理論。他的文藝理論著作有《繪畫論》(1656)和後來陸續發現的大量筆記,後者除瞭探討藝術的特點和規律,還廣泛地論述瞭哲學、科學方面面的問題。

  達·芬奇認為,認識起源於實踐,知識的獲得是依靠直接的觀察和經驗。他強調藝術摹仿自然,準確地再現自然,做“自然的兒子”,而不可一味摹仿別人的風格,做“自然的孫子”。他還認為,由於藝術是對自然的摹仿,而群眾對自然最瞭解,因此他們是作品的真實性和藝術價值的檢驗者。他在論述藝術的真實性和典型性時又談到,藝術作品不隻應該象“鏡子”一樣反映事物,而且應該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中觀察和選取比較優美、比較有價值的部分,加以表現;藝術傢要善於表現人物獨特的性格和思想,即“心靈”。

  達·芬奇對繪畫、詩歌、音樂的特點進行瞭比較研究,提出瞭揚畫抑詩的觀點,給後來狄德羅、萊辛等進一步探討各個藝術種類的區別和不同的表現效果,提供瞭有益的借鑒。

  達·芬奇的創作和理論,表現瞭資產階級在它上升時期的思想感情,確立瞭以人為本、以自然為源泉的人文主義的藝術觀。

  達·芬奇的文學作品還有書信體的幻想小說《東方遊記》和許多寓言、箴言。

  1516年,達·芬奇因進行解剖學試驗遭到阻撓,便接受法國國王的邀請,離開羅馬,僑居法國,直到1519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