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詩人。1747年12月31日生於哈爾茨的莫爾默塞文德。父親是牧師。1768年去格廷根學習,結識瞭格廷根林苑派詩人。1784至1789年在格廷根大學任教。他具有狂飆突進的革命精神,是民主主義者,曾積極支援法國大革命。他的思想傾向在《農民致暴君殿下》(1773)一詩中表現得非常明確。

  畢爾格的敘事謠曲大部分具有反封建的人民性,結構緊湊,節奏強烈,並富有戲劇性。他在赫爾德的影響下重視民歌,特別喜愛英國的民謠,並模仿它的形式式創作瞭《萊諾勒》(1773),寫一個少女控訴“七年戰爭”奪去瞭她的未婚夫,是德國文學中著名的動人的敘事謠曲之一。他的重要敘事謠曲還有《野蠻的獵人》(1773~1778)、《強盜伯爵》(1773)、《正直人之歌》、《陶本海因的一位牧師的女兒》(1773~1781)等。

  1775年德國學者拉斯珀在英國,用英語整理瞭一部德國笑話集,其中的主人公名叫閔希豪森。1786年畢爾格對這部作品進行瞭修改、增補,並賦予進步的內容,成為德國人民所熟悉和喜愛的《閔希豪森的旅行和冒險》。這部作品充分揭露瞭封建貴族的各種罪惡和醜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