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畫傢。生於俄羅斯維亞特省一個貧窮的農村神甫傢中,卒於莫斯科。少年時代在當地教會學校系統地學過繪畫。1867年到彼得堡深造,先在美術獎勵協會附屬的美術學校學習,後考入皇傢美術學院。由於生活困難,不得不經常輟學,直至1876年才畢業。

  瓦斯涅佐夫的早期創作,受Β.Γ.佩羅夫的影響。如《小書店》(1876)、《玩紙牌》(1879)、《從一個住宅搬往另一住宅》(1876)、《軍事電報》(1878)等,以輕微的幽默和戲劇性,描描寫城鎮小市民的生活,獨創性較少。

  70年代末,他從彼得堡遷居莫斯科,藝術上經歷瞭重大轉折。開始以俄國古老的傳說、歌謠和民間故事為題材進行創作。他第1幅描繪古代史詩《伊戈爾遠征記》的大型作品,題為《伊戈爾與波洛夫人激戰之後》,以抒情的筆調,畫出瞭邊疆草原上的綺麗風光。犧牲的勇士們穿著錦繡的戰袍,在月亮升起的暮色中,沉睡一般地躺在開滿青白色野花的原野上。這種充滿詩意和幻想的構思,在後來的《十字路口的勇士》(見彩圖)一畫中得到瞭進一步的發展。《三勇士》(1870~1898)是瓦斯涅佐夫最負盛名的作品。這幅畫表現俄國民間傢喻戶曉的3位英雄,充滿傳奇色彩,深得人民喜愛。他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阿寥努什卡》和《騎著灰狼的伊凡王子》,歌頌瞭忠貞的愛情,刻畫瞭民間傳說中的美好形象,畫面情景交融,有深厚的俄羅斯民族特色。

《十字路口的勇士》(1882) Β.М.瓦斯涅佐夫(俄)

《三勇士》

  80~90年代,瓦斯涅佐夫受人之托,為當時新建的北方鐵路管理局會議室畫瞭3幅裝飾畫。又為莫斯科歷史博物館創作瞭裝飾壁畫,為基輔的弗拉基米爾教堂創作瞭宗教壁畫。他的壁畫作品,以概括和富於表現力著稱。

  現藏於特列恰可夫畫廊的《伊凡雷帝》(1897)是瓦斯涅佐夫的力作,他把16世紀沙皇的狐疑、暴躁、威嚴的性格特征,刻畫得精細入微,是俄國19世紀繪畫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瓦斯涅佐夫在藝術上是多面手。他曾為A.H.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雪女》設計服裝和舞臺佈景,對古俄羅斯的建築、民間工藝、陶瓷也有相當的研究。

  十月革命後,瓦斯涅佐夫雖已暮年,但仍創作瞭許多裝飾畫。他曾稱自己是“有幻想色彩的歷史傢”,他的藝術人民喜聞樂見,且有高度的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