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文學傢。字景陽。安平(今屬河北省)人。曾任公府掾、秘書郎、華陽令等職。永甯元年(301),為征北將軍司馬穎從事中郎,後遷中書侍郎,轉河間內史,治郡清簡。惠帝末年,天下紛亂,他辭官隱居,以吟詠自娛。永嘉初,複征為黃門侍郎,託病不就。後逝於傢。

  張協與其兄張載、其弟張亢,均是西晉有名的文人,時稱“三張”。鐘嶸在《詩品》總論中把他們與陸機、陸雲、潘嶽、左思等並提,作為西晉文學的代表,說:“太康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勃爾復興,踵武前王,風流未沫,亦文章之中興也。”“三張”中最出色的是張協。

  張協的詩今存10餘首。它們或寫羈旅鄉關之思,或詠高蹈遁世之志,或擬閨中懷遠之情,其內容大抵抒發當時士大夫多愁善感的情懷,而在藝術成就上頗有獨到之處。

  與張協同時的詩人如陸機、潘嶽等都著意描寫自然景物,不乏佳句。但若論琢辭精美而不失其自然,當首推張協。他的詩境一般比較淒婉,語言清拔;其筆力較弱,但象“借問此何時,蝴蝶飛南園”,“羈旅無定心,翩翩如懸旌”等句,尚有質樸之氣。後來陶淵明田園詩的悠雅淡遠之韻,謝靈運、鮑照山水詩的幽遠奇峭之景,在張協的詩歌中也時見端倪。

  鐘嶸將張協列為上品,認為其詩“雄於潘嶽,靡於太沖,風流調達,實曠代之高手。詞采蔥蒨,音韻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這是比較公允的評價。

  《雜詩》十首是張協的代表作。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采用白描的手法來寫景。如其三“騰雲似湧煙,密雨如散絲”句,形象地描繪出一幅青雲迷漫、細雨蒙蒙的煙雨圖;其四“密葉日夜疎,叢林森如束”句,勾勒出寒風蕭瑟、落葉飄零的典型秋景;其二“龍蟄暄氣凝,天高萬物肅”,寫出秋天的高遠清虛,意境與陶淵明詩“露凝無遊氛,天高肅景澈”頗為相似。這些詩筆法洗練、色彩素淡,往往是寥寥數語,便寫出景物之神,與陸、潘之作的富艷、鋪陳很不一樣。所以《詩品》評論張協的詩歌說:“文體華凈,少病累,又巧構形似之言”。

  寫景洗練而傳神,正表現瞭張協在語言提煉方面的工力。這一點與他同時代的人相比,是非常突出的。後來論者對此非常推重,如何焯說:“詩傢練字琢句,始於景陽,而極於鮑明遠”;劉熙載《藝概》也說:“景陽詩開鮑明遠。明遠遒警絕人,然練不傷氣,必推景陽獨步。”

  在《雜詩》中,張協善於采用寫景抒情的方法來創造幽寂的意境。如《雜詩》中的第一首“秋夜起涼風”,從內容上看,此詩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七哀詩》“明月照高樓”類似,都是寫思婦的幽怨。但在表現手法上,二曹多采用敘事的方式直陳心曲,而張協則著重通過景物描寫以渲染淒涼氣氛,襯托思婦的心理狀況,尤其是“房櫳無行跡,庭草萋以綠。青苔依空墻,蜘蛛網四屋”四句,雖然純寫景物,卻把思婦懷人、望眼欲穿的神態及內心苦楚,非常細膩地表現出來瞭。再如第四首“朝霞迎白日”也是通過景物描寫表達出詩人對歲月流逝的焦急、惆悵之感。情景交融,使得張協的詩歌具有雋永之味。

  張協的賦今存6篇,多系殘篇,僅《七命》較完整。據《晉書·張協傳》,此賦作於永嘉年間,屏居草澤之時。它的章法結構皆擬枚乘的《七發》、傅毅的《七激》、曹植的《七啟》等,但辭藻更為精美,與其詩歌一樣,也顯示出“巧構形似之言”的特色。此賦的最後一段,徇華大夫向沖漠公子陳說“皇道昭煥,帝載緝熙”,沖漠公子方欣然表示不再遁世。這顯然是從反面說出作者屏居草澤,實緣於世風不淳,世道顛沛。

  《隋書·經籍志》錄張協有集4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傢集》中有《張孟陽·景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