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代後期的玉石雕刻。1976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西北的婦好墓。墓主婦好為商王武丁的配偶,約當西元前13世紀。

  概況 婦好墓所出玉器共755件,為商代玉器出土最集中和數量最多的。所用玉材,大都是出自新疆的軟玉,其中以青玉為最多,次為白玉、青白玉、黃玉、墨玉、糖玉等。多由商王室直接控制的制玉手工業作坊所製作,少量為某些方國向商王朝所貢納。石器共63件,主要為大理石、石灰巖等等制品。寶石器47件,包括綠晶、瑪瑙、綠松石、孔雀石4種材料。

  婦好墓玉石雕刻主要有6類:①禮器:包括琮、圭、璧環類、璜、玦等禮玉和簋、盤兩種玉雕容器,豆、瓿、觶、罍等石雕器皿。②樂器:石磬。③儀仗用玉制兵器:戈、矛、戚、鉞、大刀等。④工具及生活用具。⑤裝飾品:包括兩種,一種為隨身用的發笄、耳玦、墜飾等裝飾品和制作成魚、鳥、龍等形狀的實用品;一種為小型的藝術品,其中以圓雕、浮雕的人物與動物雕刻最為重要。⑥雜器。

  人像 為婦好墓玉石雕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瞭解商代雕塑藝術,研究商代人種、服飾制度、階級關系等方面的寶貴資料。這些作品有的鉆有小孔,可供佩戴;有的有榫卯,可以插嵌。雖非獨立的雕塑作品,但從中也能反映出商代雕塑創作的一般特點:①作者具有初步的寫實能力,能較準確地掌握頭部五官位置和身體比例。頭部較大,可能與小型雕塑的特點有關,有意將比例加大。②能表現人物大的動態,註重發式、冠式和服飾上能顯示人物不同社會地位的細節,而不註意肢體、手足的具體刻畫。③人物面部無表情,雙目突出,與當時流行的獸面紋裝飾手法一致。

  婦好墓的玉石人像,共15件。其中,圓雕跽坐的人像有5件。由其衣冠、發式的不同,推斷可能分屬於不同的階級。腰插寬柄器玉人(編號371),高7厘米。穿交領有花紋的長服,腰束寬帶,腹前垂蔽膝,頭上以圓箍狀的頍束發,額上端有卷筒狀飾物,左腰後連一卷雲形寬柄,服飾華貴,推測為奴隸主貴族形象。與之類似的石人(編號376),高9.5厘米。頭上盤辮,以頍束發,腹前垂蔽膝,因其全身赤裸,有人推測為男奴隸形象。短辮玉人(編號372),高8.5厘米。胸前刻獸面紋,四肢有龍蛇紋,可能是紋身,頭上留短發一周,頂心梳作短辮垂下,推測為女奴隸形象。玉人(編號375),高5.6厘米。頭上留短發一周,著衣,推測為兒童。孔雀石人(編號377),高4厘米。頭上束髻,並有發飾,裸體,推測為女奴隸形象。裸體雙面玉人(編號373)高12.5厘米。全身立像,頭上有兩個角狀發髻。遍身刻有花紋,性器官明顯,一面為男身,另一面為女身,具體寓意有待考證,為後世同類雕刻的濫觴。玉人頭共4件,兩件為圓雕的寫實人像,1件為人獸合雕:一面為人頭,一面為牛頭。還有1件是浮雕的人面,有雙髻。其餘為璜形浮雕人形玉片,作側身蹲踞之狀,有髻或高冠。婦好墓玉石人像面相濃眉大眼,顴骨突出,具有明顯的蒙古人種特點。

  動物形象 婦好墓玉石雕刻中藝術價值最高的是圓雕與浮雕的動物形象。主要有兩類:一類為龍、鳳、怪獸、怪鳥等神異的動物形象,一類為寫實的動物形象。可以辨識的有:虎、熊、象、馬、牛、羊、狗、猴、兔等走獸,鶴、鷹、鴟鴞、鸚鵡、鴿、鸕鶿、燕、鵝等禽鳥,魚、蛙、鱉、龜等水族動物,蟬、螳螂等昆蟲。其中多數見於殷墟出土的動物骨骼和甲骨文記載。石雕的動物形體較大,有的是建築物附屬裝飾。玉制品或鉆孔,或有凹槽、榫卯,多為小型裝飾品,其中部分作品達到瞭較高的藝術水平。

  在神異的動物形象中,最成功的作品是玉鳳(編號350),長13.6厘米,利用弧形褐黃色玉材,設計為側身回首欲翔的動作。華冠長尾,輪廓流暢活潑。以難度較大的擠、壓手法雕琢出羽翼上的陽線浮雕花紋,不做過多裝飾,以突出造型與玉質之美。它有別於青銅器中習見的花紋華麗繁復的鳳鳥形象,而追求簡潔優美,顯示出商代藝術中一種新的審美理想。龍的形象數量眾多,除3件圓雕的玉龍之外,禮器中的璜、玦也大都作浮雕的龍、虺形狀,盤曲翻轉,富於變化。

  寫實的大量動物形象,生動地反映出商代藝術傢觀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他們善於捕捉各種動物的神態,在簡單的形式中,選擇最有特征的角度和生動的動作加以表現。裝飾性的處理手法,非但沒有妨礙作品的生動性,反而使之得到更充分的表現。如玉象(編號510、511),圓雕,成對,高約3厘米,長約6厘米。頭部與雙耳很大,兩腿極粗短,非常誇張地表現出象體的笨重和幼象的稚氣。玉虎,有圓雕、浮雕各4件,形象互不雷同。由於材料的限制,基本形態都是伏地行進的狀態。有的翕耳拖尾,背部流動的曲線,產生快速竄進的感覺(編號991);有的正處於弓身欲起的瞬間(編號358);有的將軀幹部分誇張拉長,形成奔馳的動感(編號366)。玉兔,在長方與弧形的基本形上略作加工,便構成靜態(編號412)與跳躍(編號471)的鮮明對比。此外,如蹲坐的熊、弓身的猴、垂首行進的馬、回首的鹿與狗、曲頸覓食的鶴等,都是精心選材用料,因材設計,生動地表現出瞭各類動物富有人間情趣的動態。綠松石鴿(編號516),長6.4厘米,圓雕。不雕琢細部,僅僅表現出鴿的大形,頭微俯,軀體豐滿,尾部齊平,成為優美輪廓的有力結束。作者有意以異常洗練概括近於抽象的造型,突出微呈藍色的綠松石色澤之美和保持形體的完整性。

  以大理石制作的形體較大的圓雕動物形象有司辛石牛(編號315),長25厘米,高14厘米。作伏臥狀,軀體上陰刻雲紋與節狀紋,風格厚重,下頜刻“司辛”2字,可能為祭祀品。石鸕鶿(編號921),長40厘米,高28厘米,是婦好墓玉石雕刻中形體最大的一件,頭部很大,彎喙緊貼於胸前,形成渾然整體。背後有長方形豎槽。與過去安陽所出的一些石雕鳥獸相同,都是建築的裝飾品。

  婦好墓玉石雕刻的動物形象,有很大一部分是作為實用品的附屬裝飾的。如玉調色盤(編號351)、玉梳(編號512)都是以成對的鸚鵡為飾。工具類的23件玉刻刀中有21件柄部雕作魚、鳥、壁虎、夔等形,尾部伸出,磨成斜刃,柄部有孔,既是實用品,又可佩戴作為裝飾品。

司辛石牛

  此外,婦好墓出土的骨、牙雕刻中也有人與動物的形象,數量不多,但與玉石雕刻有許多共同的特點。

  

參考書目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婦好墓》,文物出版社,北京,198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玉器》,文物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