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戶時代以描寫市民生活為主的風俗畫。它以美人、歌舞伎演員、風景等為主要內容。浮世,指瞬息即逝塵世、現世之意。浮世繪包括畫傢親筆畫和浮水印木版畫兩種,最初以墨色印刷,後發展為丹繪、錦繪等多色樣式,一般以色彩鮮豔、線條簡練為特點。因為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在日本曾得到廣泛的流傳和發展。

  最早的浮世繪畫傢,常被舉為巖佐又兵衛,因其代表作《三十六歌仙圖》、《觀菊圖》屏風等,主要描繪瞭社會風俗。他在技法上雖學習過土佐派和狩野派,但但畢竟在風俗畫創作中有所創新。不過他並不是浮世繪的真正始祖,被人們公認為浮世繪第1位畫傢的是單幅風俗畫創始人菱川師宣。師宣應約不斷為出版商鱗形屋、山形屋創作版畫稿,所以名聲大振。此外,從畫廣告開始,創作版畫稿獲得成功的還有鳥居清信及其兒子清倍。他們致力於美人風俗畫,並將其以木板印刷後,加以筆彩烘暈,與初期的黑白、或丹紅、土黃等單色版畫相比大大前進瞭一步,日本的彩色版畫也從此開始。懷月堂安度在江戶開店,專以工筆描繪美人畫出售,《風前美人畫》、《花下美人圖》為其代表作。由於工筆美人畫大量制作總是困難的,因而為滿足市場需要,常復畫一些畫稿,而他的弟子們也反復描摹他的畫稿。這類工筆重彩美人畫又被人們稱為懷月堂派。

  丹繪創始者奧村政信,從畫到印制僅由一人完成。這是一種以鮮艷紅色為主調的版畫,到1745年左右,出現瞭墨、紅、綠等三色套印的版畫,並開始采用西洋的透視畫法繪制。還有西村重長、石川豐信也致力於美人畫、戲劇畫、風景畫的創作。豐信的《花下美人圖》在袖子和束帶的描繪上,采用瞭以膠混黑、混彩的畫法,成為大有漆畫效果的彩色版畫,被稱為漆畫。另外,在京都,西川佑信的工筆美人畫,以不能復制為版畫顯示出其獨自的風格。

  鈴木春信的多色套版印刷的東錦版畫,使浮世繪更煥發著光彩。他的描繪江戶婦女日常生活的組畫,調子明快、線條纖細而柔和。

  勝川春章與春信的工筆不同,他使用較沉著的色彩描繪歌舞伎演員和美人畫。喜多川歌麿並以畫半身美人為新創,據說,他的美人畫能讓人感到人體的肌膚、血液,甚至能聽見心臟的跳動。他的《婦人十態──妖嬈之姿》等是馳名之作。較晚的東洲齋寫樂的作品,以誇大表情特征吸引觀眾的註意力,他有許多色彩漂亮的演員頭像流傳於世。

  葛飾北齋和安藤廣重使浮世繪風景版畫從狹隘題材的局限中解放出來。葛飾北齋學習木版技術之後,入勝川春章之門,爾後又進入過幾傢師門,他集諸傢之長,融於自己的畫風之中。他將日本的自然風景賦予新的魅力。如《富嶽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沖浪》,畫面上透過一片洶湧的驚濤,見到不動的富士,形成動與靜的巧妙構圖。

  安藤廣重開始向歌川豐春學習美人畫,又拜以風景畫傳世的歌川豐廣為師,繼之又學習文人畫、四條派,1832年發表瞭《東海道五十三次》。這套組畫與一味純客觀地摹擬自然技法不同,也與歐美人的自然觀迥異,廣重追求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一體化。他將53次的每個驛站設定為主題,然後抓住朝午夕夜、春夏秋冬、風雪雨露等,以季節時日的推移或自然氣象的變化進行構圖,使讀者像旅行者一樣進入瞭東海道的旅行。

  喜多川歌麿是浮世繪美人畫的代表。他的畫風影響到以後的鏑木清方、上村松園、伊東深水等人。

  19世紀後期,浮世繪傳到西方,對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產生過影響,也使各國認識到日本美術的美學價值,由此引起日本主義思潮,提高瞭日本美術在世界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