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傳統手工藝品。料器一詞是指用玻璃料條製成成品的簡化詞,先在北京本行業內通行,後普及全國,沿襲至今,甚至成瞭自製玻璃器的同義詞。北京過去沒有以各種石粉和氧化金屬物直接燒造玻璃料的行業,而是從山東博山(原顏神鎮)購買玻璃料條,低溫加熱熔軟之後,製成肖生、瓜果等陳設玩物,即北京料器。北京料器行業可能始於元代,經明至清,大為發展。它的一項重要貢獻是套料的發明。從趙之謙《勇廬閒話》的記載,可知它始於清康熙年間,以白玻璃地套貼彩色玻璃圖案,以套一彩為主,套二彩彩以上的稱兼套,還有彩色玻璃地套彩玻璃者,圖案均經碾琢方成。至乾隆年間,套料盛行起來,國外稱為乾隆玻璃。乾隆年間北京料鼻煙壺也頗負盛名,有辛傢、勒傢、袁傢等3所名店。而以辛傢料鼻煙壺最為清潔,光彩奪目。晚清時又發明瞭在透明料鼻煙壺內壁繪畫肖像、人物、山水、禽獸、魚藻等圖案,稱作內畫壺。名傢有周樂元、葉仲三等。

清代荷花紋套紅料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