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鈉和鋁的矽酸鹽礦物製作的器物。翡翠是借鳥命名,翡為赤鳥,翠為綠鳥。礦物顏色,翡為翠外面的天然棕紅皮色,翠為豔綠色,其合體稱翡翠,盛產於緬甸。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鈉和微量的鉻、鎳等,其中鉻是造成翠綠色的主要因素。顏色有白、灰、粉、淡褐、綠、翠綠、黃綠、紫紅等,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按顏色和質地分,有寶石綠、豔綠、玻璃綠、鸚哥綠、蛙綠、瓜皮綠、梅花綠、藍綠、灰綠、油綠、紫羅蘭、藕粉地等20多種,以全碧綠而透明者最為珍貴。翡翠的硬玉礦礦物結構呈纖維狀,具有細膩、堅韌的特點,但受重擊易斷裂。在制作過程中,要選擇棕、綠處雕琢主要花紋(或用以巧做)。根據器型和紋飾的要求,去掉部分雜色,使制器更加俏麗。從18世紀下半葉清代翡翠工藝才逐步發展,但傳世精品較少。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各種翡翠器,可分為陳設、實用品、裝飾等幾類。陳設類有花插、花觚、山子、磬、如意、插屏、爐、洗、盒、罐、觥、鳥、鵝、牛、象、果實、白菜、瓶等;實用品類,有鐲、煙嘴、煙壺、翎管、扳指、盤、碗、帽架、硯、鎮紙、水丞等;裝飾類有佩飾、朝珠、表墜、戒指、耳墜、帽正、簪子、簪花等。其他還有用於鑲嵌盆景、如意、金銀木盒、金塔、七珍八寶、鳥獸等器物者,使物品更加美觀、珍貴。

  翡翠器傳世代表作有:①帶赭棕色皮的翠山子,高29.5厘米,長57.8厘米,底寬19.5厘米,狀如斜起山峰。正面琢松樹、鶴、鹿、溪、橋;背面雕竹、樹、泉、石等紋,皮色似朝陽映照。②翡翠丹鳳花插,高25厘米,器身為古樹幹形,中有孔可插花。器外鏤雕巧做翡色牡丹花枝,在深綠色處琢立鳳,花枝上雕鳥、鶴各一,花苞上碾一對交頸鳥,下面一對青蛙棲於葉上。③“太平有象”翠磬,高25.5厘米,寬26.5厘米,厚1.4厘米。片狀,立象形。正面隱起目、耳、鼻、牙、四足,微顯肌肉紋理;背面隱起雲紋,中琢陽文“太平有象”篆書4 字。象脊凸雕五個餅形飾,中間一圓飾有一孔,可懸掛。通體綠白二色相映,為乾隆年間宮廷陳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