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佛教建築。在浙江省湖州市內。由內外塔組成。內塔為仿木結構樓閣式石塔,外塔是樓閣式磚木結構塔。這種塔中有塔的建築形式,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較為罕見。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英塔內塔創建於唐中和四年 (884),外塔始建於北宋開寶年間(968~976)。紹興二十二年(1152)遭雷擊毀後,內塔重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塔上刻有紹興二十四年和二十五年(1154~1155)的題記。外塔系南宋宋端平年間(1234~1236)重建,元、明、清各代多次維修。

飛英塔

  石塔 (內塔)八面五層,塔頂已毀,殘高14.55 米,用白石按木結構樓閣式塔的形式分層雕鑿砌築而成。基座雕刻“九山八海”。其上為須彌座,雕刻仰覆蓮、纏枝花卉。纏枝花卉間刻有“化生”。束腰雕刻獅子。再上分為5層,每層由塔身、塔簷和平座組成。塔身每面轉角處都雕鑿出倚柱,作瓜楞狀,似梭柱造,其下為

形柱礎。倚柱間架闌額,施“七朱八白”。塔身每面中間有兩間柱,間柱上刻施主題記。每層壺門和佛龕相間。壺門內鑿出大門,門上飾門釘,上部為直欞窗。塔簷部位的椽子、飛子、勾頭、滴水、角梁、脊獸等,都雕鑿得逼真。簷下鬥栱為五鋪作單抄單下昂偷心造。平座鬥栱為雙抄重栱計心造。平座前沿原裝有欄桿,今僅存欄桿望柱的柱洞。

  外塔為磚木結構,八面七層,高55米,沿內壁安裝扶梯可盤旋而上,第2、3、4層內側鋪設圍廊,可供信徒繞石塔禮拜。圍廊用鬥栱支挑,第2層為真上昂,第3、4層為雙抄五鋪作,第5層華栱上出線刻上昂,第6、7層僅為扶壁重栱。在塔身外壁,簷下鬥栱補間鋪作用1朵,為單抄單下昂重栱計心造,扶壁單栱素枋兩重。平座補間鋪作用兩朵,為雙抄外挑承枋子,不用令栱。

  1982~1987 年國傢撥專款對飛英塔進行落架大修。1987年建立瞭飛英塔文物保管所。